设备是组织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是完成各项生产作业的基本工具,是完成各项工艺技术指标的载体。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从选择评价、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处理全过程的管理工作的总称。
一、设备的合理使用
设备使用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设备利用率和使用寿命,这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反复验证。为了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工艺特性,合理地配置、调整各类设备。设备的数量配置要前后基本平衡,并适当使纺前工序的机台留有余地,以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和设备维修的需要。不使数量少的机台设备长期处于带病运转状态。
设备的类别和型号要适应生产品种及特点的需要。如纺精梳纱要配置精梳设备,并根据精梳纱品种质量要求不同选配相应的精梳机;如纺股线就要配并纱与捻线或倍捻机;若纺半精纺纱要采用棉纺与毛纺相结合的纺纱设备等。
(2)根据各种设备的结构、性能、精度、加工范围和技术要求合理地分配生产任务,避免超负荷运转。既要防止“大材小用”“精机粗用”,又不允许超速度、超负荷运转,应当使机器设备在一定负荷极限下充分发挥其效能和作用。
(3)为各类设备配备合格的操作人员,实行凭操作证使用设备的制度。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并逐步达到“四会标准”,即“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査、会排除故障”。
对于精密的、复杂的和关键性的设备,包括引进设备,应指派具有专门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的工人去管理。
(4)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要根据各类设备的需要,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场地和整洁、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按照必要的保护、安全、防腐、保温、降温等装置,配备必要的测量和控制用仪器、仪表等。
(5)建立和健全各类设备的操作技术规程及其他规章制度。这是设备合理使用的重要保证,操作技术规程可指导工人正确地进行技术操作和使用设备。根据“设备维修制度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实施细则,建立责任制,切实做好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6)开展完好设备的竞争活动。所谓完好设备,是指零件、部件和各种装置完整齐全,油路畅通,润滑正常,内外清洁,性能和运转状况均符合标准的设备。开展完好设备的竞争活动是动员广大职工用好、管理好设备的有效形式。
二、设备的量化考核
设备是否合理使用应当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其考核指标如下。
1.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主要是反映已安装的设备是否充分利用。其计算公式为:
2.设备运转率
设备运转率主要用来反映设备的实际运转效率。每台主机设备不可能在一个班内无休止地运转生产,如细纱机有大小平车、揩车、换胶辊、敲锭子、重点检修等停台因素,计划停台时间一般在4%左右,这种停台时间是必要的,但因管理不善而引起供应脱节、缺人关车和因责任事故所带来的停台时间而产生的损失要尽量减少。其计算公式为:
3.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主要用来表示大面积设备经过检査,按照技术条件进行扣分评定后的实际状况,是考核企业设备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三、纺织设备的故障检查
纺织企业实行三班连续生产,设备长期处于运转状态,设备的静态、动态变形及磨损随时都在发生,当超过一定范围,设备就会出现故障。设备磨损形式包括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有形磨损指运转振动的磨擦和氧化腐蚀的磨损引起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损失;无形磨损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类设备降价或新设备性能和效率的提高所造成的原设备的贬值。设备检査和维修管理就是减少设备有形磨损,避免设备故障,延长设备寿命,阻止各机器系统误差超出工艺允许范围。
1.纺织设备故障
纺织设备故障指设备(系统)或零部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状态。故障按其发展情况可分突发性(偶然)和渐发性(磨损)两大类。纺织设备的突发性故障指通过事先的测试或监控不能预测的故障,即事先并无明显征兆亦无发展过程的随机故障,发生故障的概率与使用时间无关。纺织设备的渐发性故障指通过事先的检测或监控可以预测的故障,发生故障的概率与时间有关,使用时间越长,发生故障的概率越高,如零件磨损、腐蚀、疲劳、老化等。
2.纺织设备检查
纺织设备检查指对设备运行情况、技术状况、工作精度、磨损或腐蚀程度进行测量和校验。设备检查分类如下。
(1)日常检查。指规定的例行检查和交接班检查,由操作工结合日常保养进行,及时发现纺织设备运行前及运行过程中不正常的技术状况并予以排除。设备维修人员对各自负责维护的设备所进行的日常巡视也称为巡回检查,其目的为及时发现事故预兆、排除故障隐患。
(2)定期检查。按规定的检查周期,由维修工或专、兼职检查员对纺织设备性能、精度、零部件的磨损老化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测量,发现的问题除了当时能调整解决的外,均应做好记录,作为制订检修计划的依据。
四、纺织设备的维修类别
纺织设备维修是纺织设备的维护、检查和修理的简称,是设备综合管理中工作量最大的环节。其目的是保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降低维修费用,减少停工损失,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纺织设备修理(俗称“保全”)
指按周期计划进行的定期修理工作。它是整个维修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其作用是恢复机器设备的机械性能和运转中所产生的损耗。纺织企业国产设备的维修种类有以下几种。(www.xing528.com)
(1)大修理(俗称“大平车”)。将设备全部拆开,校正和调整整个设备,更换所有的磨损零部件,全面恢复原有的安装精度、性能和生产效率,达到整旧如新的要求。
(2)小修理(俗称“小平车”)。对设备进行局部的修理,更换或修复个别磨损较快、不能保证连续使用到下次大修理的易损零件,拆装部分机件,将其揩试干净,同时检查各零件的相互作用、各易损零件的安装情况,校正一切机构的隔距等。
(3)部分保全(重点修理)。在两次小修理之间针对设备的某一易损部位或部件进行修理或更换,对部分易走动隔距加以校正,如织机自动部分检修等。
(4)重点检修等。指更换和修复设备的主要零部件和较多的磨损件,同时检查整个机械系统,紧固所有机件,消除扩大了的各种间隙,换油,调整设备,校正设备的基准,保证设备能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2.纺织设备保养
指对纺织设备进行预防性的技术护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工作,一般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安全等。保养工作也要有一定的周期性计划,一般揩车保养周期15天,加油保养每周一次,零部件检修有不同周期。通过不断提高保养工作的质量,使运转中的机器设备不走样、不变样,维护好设备在一个保全周期内的应有状态。因此保全工作与保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3.纺织设备状态维修
状态维修的概念从批量引进国外先进纺织设备起流入我国,是一种新的设备维修模式。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纺织设备,其技术含量高、装配精度高,除了日常清洁、润滑、局部检修保养之外并无大修内容。纺织设备状态维修指以状态检测为核心,依据纺织设备实际运行状态的程度,按需要制订相应的维修周期、维修内容及维修方式,实行预防维修的一种维修方法。
(1)状态维修的优势。
①提出保养重于维修的思路。实践证明,只有把保养工作做到位,才能减少潜在隐患,从而节制隐患恶化为故障。
②对设备重点部位的技术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并记录在案,以便日后对照。而对于不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则进行一般性检查,检查频率也可略低,做到突出重点,照顾一般。
③推行“机会维修”,有计划地适时适度修理。状态维修也是有计划的,而且这种计划是建立在“状态”基础上的计划,它将工作重点置于设备状态信息的收集上,针对故障征兆,根据轻重缓急分类排队,适时适度修理。“适时”指见缝插针,利用生产空隙修理,真正体现维修为生产服务,而不是传统的生产为维修让道;另外,维修作业应连续进行,打破原来维修人员长白班的工时限制,适当安排加班,减少停车时间。“适度”则体现在只拆卸故障部位,只更换损坏的零件,可大幅减少停车时间。
④推动维修人员技能提升。要做到状态维修,除集体作业外,多数工时用于个人包机的巡检、诊断,要求维修人员有更强的岗位意识和自律精神;在具备传统设备维修知识基础上,对感官诊断和仪器诊断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2)状态维修的实施。
①实施的前提是“诊断”。一是感官诊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回馈的信息大致掌握设备的状态趋势。感官诊断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便捷;无需另外增加诊断成本;对诊断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偏重于大量的临场经验。但同时,感官诊断也有其局限性:诊断信息不能量化,只能通过语言近似描述;故障先期状态与即将发生故障的临界状态无法准确进行比较,容易错过维修的最佳时机;诊断结果因人而异,容易受周围环境、自身情绪、注意力集中程度等因素影响。二是仪器诊断,与感官诊断相比,仪器诊断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在故障定性的基础上准确定量;另外,仪器可实现24h在线监测。必须申明的是,虽然仪器诊断比感官诊断在技术层面上提高了很多,但它只能协助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诊断,而不能完全替代人。
②状态维修的关键是“人”。维修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首先,请有独到感官诊断经验的老师傅传授人工诊断方法,进行感官诊断的统一训练;其次,鼓励维修人员多了解机械、电气方面的知识,鼓励自行制作简易诊断仪器,投资少见效快;最后,深化包机制,划分责任区域,切实将设备隐患排查与绩效工资挂钩。
五、设备维修的质量检查与交接验收
1.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是指对机器设备维修质量工作的检查,经过维修的机器设备一般均应分阶段,在自查基础上,开展互查或逐级逐项检查以及抽查、复查。查出问题要分析原因,及时修复以达到安装质量要求,符合维修标准的允许范围,最后做好记录并存档保管。
(1)质量检查的内容。交接技术条件中所规定的项目,质量检查标准规定的机件磨灭限度和安装公差,其他认为有必要检查的项目。
(2)质量检查的方法。
①中途检查。指在维修后不便检查的项目可在维修时进行检查。
②工作完成后检查。指维修后的常规检查。
③开车时检查。指必须在运转时(动态)才能判断安装质量的项目如轴承发热、声响、成品质量的测试、用电测试等的检查,一般由专职设备检查员和设备技术员按设备管理条例对大小修理后的机台逐项进行。
2.交接验收
为了促进设备维修质量的提高,大小修理后的设备(包括移装、改装的设备)必须本着分工负责、互相协作的精神,逐台进行交接验收,没有质量检查记录的不得交接。各车间必须明确各类修理项目参加交接的具体人员(如保养人员、重点维修人员等),大小修理后的专用设备交接,分初步交接与最终交接两种。
(1)初步交接验收。由维修队长将大小修理后的设备经内部检查和试车合格后交给保养组长或检修工。应按“交接技术条件”逐项进行检查,查出问题记入交接报告书,由维修队长负责修复。初交后小修理设备需经三个班,大修理设备需经九个班的运转查看期。保养人员对初交后的设备负维护保养的责任,运转班应正确使用。在査看期中发现一般缺点由保养和检修工负责修复。
(2)最终交接验收。在初步交接验收后的7天内,由保全组长、保养组长或轮班长检查设备缺点修复情况和工艺测定结果,按照交接技术条件评等评级,办理最终交接验收手续。
3.考核评价
大小修理的质量评价,以评等评级方式进行考核。评等是对机械安装质量而言的,凡是全部达到交接技术条件者评为一等,有一项不能达到者评为二等。评级是对工艺标准而言的,全部达到工艺要求者评为一级,有一项不能达到者评为二级。主要指标有:设备工艺上车合格率,设备利用率,维修费用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