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4-1所示的一维原子链,每个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量m,平衡时原子间距(晶格常数)为a。由于热运动各原子离开了它的平衡位置,用xn代表第n个原子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第n个原子和第n+1个原子的相对位移为xn+1-xn。不但原子链是一维的,原子的振动也是一维的。下面先求由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原子所受到的恢复力与相对位移的关系。
图4-1 一维单原子链的振动
设两原子的互作用势能是U(r),r为两原子间的间距。在平衡位置时,两个原子间的互作用势能是U(a),令δ=xn+1-xn,则产生相对位移后,相互作用势能变成U(a+δ)。将U(a+δ)在平衡位置附近用泰勒级数展开,得到
式中首项U(a)为常数,次项为零(因为平衡时势能取极小值)。又因δ很小,势能展开式(4-1)中可只保留到δ2(后面的项为非简谐项)。这时两原子间的恢复力F为
式中。式(4-2)指出,当相对位移很小时,β为常数(称为恢复力常数),作用力为准弹性力,与δ成正比,此方法叫简谐近似。
第n个原子除受第n-1、n+1相邻原子作用外,还受其他原子的作用,即受整个晶体原子的作用,为了简化只考虑相邻原子的互相作用。第n个原子的运动方程为
N为晶体的原子数。对于每一个原子,都有一个类似的运动方程,因此方程数目和原子数目相同。
式中,qna表示第n个原子振动的位相因子,即第n个原子与第0个原子振动的位相差,显然相邻原子的位相差是qa;q=2π/λ,令n代表沿格波传播方向的单位矢量,则q=(2π/λ)n称为波矢;λ为波长。将式(4-4)代入式(4-3),可得
(www.xing528.com)
亦即
式(4-6)称为一维单原子晶格振动的色散关系式。不同的q对应着不同的ω,即不同的波矢的波,波速(相速)υp=ω/q不同。
如果第m个和第n个原子的位相因子之差(qma-qna)为2π的整数倍,即ma-na=2πs/q(s为任意整数)时,
由式(4-7)可得出如下结论:①第m个和第n个原子的距离(ma-na)为2π/q的整数倍时,原子因振动而产生的位移相等。这样可以看成m原子振动引起了邻近原子的振动,依次传播下去,引起n原子振动与m原子振动完全相同。这就说明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以前进波的形式在晶格中传播,这种由于晶格振动发出的波叫做格波。在晶体中格波是所有原子以相同频率,彼此之间有一定位相差的集体运动。实际上这种集体运动形成一个准连续的波。②当s=1时,即ma-na=2π/q。由于两振动相同的原子间距离为波长,所以格波的波长λ=2π/q。③波数范围的限制——格波限制条件。由色散关系式(4-6),若q′=q+2πg/a时(g为任意整数),则
由式(4-8)可知,当q′与q相差2πg/a时,代表格点相同的振动状态,为了使振动状态与q的单值性对应,所以把q限制在主值区域(-π/a,π/a),该区域称为格波的限制条件。
由色散关系式(4-6)可知,当q很小时,即在长波的情形下,sin(qa/2)≈qa/2,所以ω=(β/m)1/2aq。即长波时频率与波矢是线性关系,与弹性波相似。这时波速νp=a(β/m)1/2=(E/ρ)1/2,E是弹性模量,ρ为线密度,νp是常数。当q很大时,即在短波的情形下,由sin(aq/2)最大值为±1,ω有最大值,ωmax=2(β/m)1/2,一维简单晶格的q与ω关系如图4-2所示。ω随q呈周期性变化。+q对应前进波,-q对应与前进波方向相反的波。
图4-2 一维简单晶格(即布喇菲格子)的q与ω关系
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晶体中传播,一维简单晶格振动的波形如图4-3所示。
图4-3 晶体中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