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叠绕组的特点及节距计算
(1)单叠绕组的特点。同一元件首末两端接到相邻换向片上,第一只元件的末端与第二只元件的首端接在同一换向片上。两只相互串联的元件总是后一只紧叠在前一只上面,故称叠绕组。其特点是相邻元件(线圈)相互叠压,合成节距与换向节距均为1,即:y=yk=1。
(2)节距计算。第一节距y1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为电机电枢槽数;ε为使y1为整数而加的一个小数。当ε前面为负号时,线圈为短距线圈;当ε前面为正号时,线圈为长距线圈。长短距线圈的有效边是一样的,但由于长距线圈连接部分比短距线圈要长,使用铜导线较多,因此通常使用短距线圈。
单叠绕组的合成节距和换向节距相同,即y=yk=±1,一般取y=yk=+1,此时的单叠绕组称为右行绕组,元件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向右进行,如图5-13所示。
图5-13 单叠绕组元件
(a)右行绕组;(b)左行绕组
单叠绕组的第二节距y2由第一节距和合成节距之差计算得到,第二节距y2计算公式如下
y2=y1-y
2.单叠绕组展开图
绕组展开图是把放在铁芯槽里、构成绕组的所有元件均取出来,画在同一张图里,其作用是展示元件相互间的电气连接关系。除元件外,展开图中还包括主磁极、换向片及电刷以表示元件间、电刷与主磁极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画展开图前应根据所给定的电机极对数p、槽数Z、元件数S和换向片数K,算出各节距值,然后根据计算值画出单叠绕组的展开图。上层以实线表示,下层以虚线表示。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绕组展开图的画法。
【例5-1】 已知一台直流电机的极对数p=2,Z=S=K=16。试画出其右行单叠绕组展开图。
解:(1)计算绕组的各节距
y=yk=+1
(2)画出槽和换向片。在电枢表面,16个槽均为等分,且长度相同,每个槽内放置一个上层边和一个下层边。同时画出16个小方块表示换向片,每个换向片宽度与槽距相对应。换向片的编号顺序应使元件对称,且槽号与换向片编号要一致。(www.xing528.com)
(3)连接绕组。1号元件首端接在1号换向片上,上层边放在1号槽的上层(实线),据y1=4,下层边放在5号槽(1+y1=1+4=5)下层(虚线),末端接到2号换向片上。接着将2号元件的首端也接到2号换向片上,据y=1或y2=3,上层边放在2号槽(5-y2=5-3=2)的上层,下层边应放在6号槽(据y1=4)的下层,末端接到3号换向片上。以此类推,绕完16个元件(电枢绕一周),最后回到1号元件的起始点,整个电枢绕组构成一闭合回路,如图5-14和图5-15所示。
图5-14 单叠绕组连接次序表
(4)主磁极的安放。主磁极N、S应交替均匀地分布于电枢表面。每个磁极的宽度约为0.7τ宽。在对称元件中,应以任意一元件轴线作为第一个磁极的轴线,然后均分。N极磁力线进入纸面,S极穿出纸面。若已知其旋转方向,则可用右手定则判定各元件的电势方向,如图5-15所示,从图可见,位于几何中性线处的元件其电势为零。
图5-15 单叠绕组展开图
(5)电刷的安放。电刷安放的原则是使正、负电刷间获得最大感应电势来确定的,即被放电刷短路的元件其电势最小。在对称绕组中,电刷应放在主磁极轴线下的换向片上,且与几何中性线上的元件相连接,这样电刷的轴线、主磁极轴线、元件轴线三者重合。如图5-15可见,被电刷短路的元件1、5、9、13中的感应电势为零。电刷一般在展开图中画一个换线片宽。
3.单叠绕组并联支路图
将图所示瞬间时没有与电刷接触的换向片省去,可得图5-16(a)所示。从图中可见,电枢绕组为一闭合绕组,电刷将闭合绕组分成了4条支路。
图5-16 单叠绕组支路图
(a)单叠绕组并联支路图;(b)单叠绕组绕法示意
所有上层元件边串联起来构成一条支路,然后再将另一个磁极下所有上层元件边串联起来构成另一条支路,如图5-16(b)。所以,单叠绕组的并联支路数2a总是等于磁极数2p,即a=p。
单叠绕组电刷组数等于磁极个数。若每条支路电流为ia,则电枢总电流为Ia,即Ia=2aia。
综上所述,单叠绕组有以下特点:
(1)同一个主磁极下的元件串联在一起组成一条支路,这样有几个主磁极就有几条支路。
(2)电刷数等于主磁极数,电刷位置应使支路感应电动势最大,电刷间电动势等于并联支路电动势。
(3)电枢电流等于各并联支路电流之和。
应当指出,单叠绕组为保证两电刷间感应电动势为最大,被电刷所短路的元件里感应电动势最小,电刷应放置在换向器表面主磁极的中心线位置上,虽然对准主磁极的中心线,但被电刷所短路的元件边仍然位于几何中心线处(所谓几何中心线是指电机空载时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线,即两个主磁极之间的极间中心线)。为了简单,今后称电刷放在几何中性线上,就是指被电刷所短路的元件,它的元件边位于几何中性线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