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经济系统配置理论优化方案

宏观经济系统配置理论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投入产出分析,从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规模分析入手,将水资源优化配置纳入宏观经济系统,以实现区域经济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因此,传统的基于宏观经济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环保产业内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吻合,环保并未作为一种产业考虑到投入产出的流通平衡中,水环境的改善和治理投资也未进入投入产出表中进行分析,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遭受潜在的破坏。

宏观经济系统配置理论优化方案

无论是“以需定供”还是“以供定需”,都将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分离开来考虑,要么强调需求,要么强调供给,并忽视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协调。于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同时考虑供需动态平衡的基于宏观经济系统的水资优化源配置理论应运而生,“华北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3]的研究成果堪称这一理论的典范。

某区域的全部经济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宏观经济系统。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

(1)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投入是指各部门和各企业为生产一定产品或提供一定服务所必需的各种费用(包括利税)。产出则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各部门各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价值。在某一经济区域内其总投入等于总产出。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分析资源的流向、利用效率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等。

(2)年度间的消费和积累关系。消费反应区域的生活水平,而积累又为区域实现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因此,保持适度的消费、积累比例,既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3)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互补(调入与调出)关系。不同的进出口格局必然影响区域的总产出,进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分配。(www.xing528.com)

上述三方面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投入产出分析,从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规模分析入手,将水资源优化配置纳入宏观经济系统,以实现区域经济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

水资源系统和宏观经济系统之间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当区域经济发展对需水量要求增大时,必然要求供水量快速增长,这势必要求增大相应的水投资而减少其他方面的投入,从而使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节水水平以及污水处理回用水平等发生变化以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难度,从而实现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我们还应当看到,作为宏观经济核算重要工具的投入产出表只是反映了传统经济意义上的运行和均衡状况,投入产出表中所选择的各种变量经过市场而最终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只是传统经济学范畴的市场交易平衡,忽视了资源自身价值和生态环境的保护[4]。因此,传统的基于宏观经济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环保产业内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吻合,环保并未作为一种产业考虑到投入产出的流通平衡中,水环境的改善和治理投资也未进入投入产出表中进行分析,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遭受潜在的破坏。徐嵩龄[5]研究表明,1993年我国因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为302亿元,水资源破坏所引起的损失为124亿元,两者合计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23%。王舒曼[6]对江苏省自然资源(以水、大气资源为例)核算的结果表明,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江苏经济的增长水平,江苏经济增长存在较为严重的环境负债。1994~1997年仅仅水和大气的环境价值年损失都在410亿~470亿元左右,平均约占当年GDP的7.6%,若再加上其他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价值损耗,这数目将还要增大。因此,资源价值和环境保护必须在宏观经济核算中得到完全体现,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有待革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