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念与实践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念与实践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协调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故水资源优化配置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67]。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念与实践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定义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通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65]。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实质就是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方面是提高水资源的分配效率,合理解决各部门和各行业(包括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竞争用水问题。例如,统计资料表明[66],无论是从时间过程还是从不同国家的横向对比来看,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农业用水将大量被工业和生活用水所取代。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各部门或各行业内部节约高效用水。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协调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故水资源优化配置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67]

(1)合理抑制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采取节水型生产工艺、节水型仪器设备,建设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等途径,抑制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长,实现水资源需求的零增长或负增长。同时,用水效率反映了技术进步的程度、节水水平和节水潜力,它受到用水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制约。(www.xing528.com)

(2)有效增加供水。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的布局。通过管理措施,提高水的分配效率特别是循环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协调各项竞争性用水。通过其他措施,加强水利工程调度管理,提高水资源尤其是洪水资源的利用率。

(3)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为保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再生维持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确定一个协调平衡点。这个平衡点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水资源产生的生态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体生态状况应当不低于现状水平(现状生态环境状况较差需要修复的除外);二是生态与环境用水量必须满足天然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以维护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