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独特特点

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独特特点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分析我国水资源的自然特点和开发利用状况,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4.7%,江南广大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15]。据预测,进入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19]。

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独特特点

综合分析我国水资源的自然特点和开发利用状况,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水资源分布与区域发展极不匹配

在我国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矿产少;北方耕地、矿产多,水资源短缺的不利局面。比如,我国81%的水资源集中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该地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6%,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其中黄、淮、海、辽河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2%,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9%。华北地区已探明的49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4.7%,江南广大地区矿产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0.2%,而水资源却占全国的42.6%[15]。再如,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相当程度,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而且不同区域相差极大,在我国北方地区和内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分别达到63.8%和49.2%[12],如1995年松、海、黄、淮等片区开发利用率已达50%以上,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看,开发利用率已不宜提高。

另一方面,汪党献等[6]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与生产力、人口、耕地和矿产资源协调度分析表明,北京等9个行政区划的区域发展水平与区域水资源状况极不匹配,占全国所有行政区划的30%,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发展水平与其水资源状况不匹配,占全国所有行政区划的3.33%,吉林等5个行政区划的区域发展水平与相应的水资源状况基本匹配,仅占全国所有行政区划的16.67%,上海等15个行政区的区域发展水平与其水资源状况匹配,也只占全国所有行政区划的50%。由此可见,在我国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更具紧迫性[16]

2.水环境污染严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造成我国严重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且处理达标率低。据统计,1980年我国工业和城镇污水排放量为310多亿t,1998年增长至593亿t,且80%以上的废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湖库[17]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km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为:46.5%的河长受到污染(相当Ⅳ类和Ⅴ类);10.6%的河长严重污染(劣Ⅴ类),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流域污染河段占60%以上[17]。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在所监测的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类和Ⅴ类水质城市有37个,占53.6%[18]。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仅以北方五省、自治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为例,就有一半以上城市的地下水污染严重[11]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1]。全国每年受旱农田面积占整个耕地面积的25%~30%,每年灌区缺水约300亿m3,每年因干旱减收粮食达数百亿公斤。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00多个,每天缺水1600万t,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15]。据预测,进入21世纪,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19]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而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我国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相当程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并且不同区域反差极大,目前我国北方区和内陆区水资源利用率已分别达到63.8%和49.2%[12],如1995年松、海、黄、淮等片区开发利用率已达50%以上[3],从水资源角度其利用率已不宜提高。对于长江、东南沿海诸河、珠江及华南诸河、西南诸河的南方片区各流域水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一般小于20%,但是由于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下降,从而产生了污染型缺水[20]

一方面我国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却又存在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等不良现象[14]。水资源利用效率简单地说就是指水资源的生产效率,即一个区域、一个部门或一个生产单位如何组织、利用所供给的水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生产出最大价值的商品。在我国农业用水是第一用水大户,约占我国用水总量的70%,而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极低,浪费惊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0~0.45左右[14],即每年约有60%左右的灌溉水量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被白白浪费掉。我国工业用水利用效率也很低,生产1t钢耗水量为23~56m3,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化国家耗水量为6m3;我国生产1t纸至少耗水450m3,而工业化国家耗水量不到200m3;日本在1989年单位工业产值达32.4美元/m3,美国在1990年达10.3美元/m3,而我国在1995年仅约为1.3美元/m3,(10.7元人民币汇率8.32)。另外,我国除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城市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可达70%以外,大批城市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为30%~50%[11],而发达国家达到75%~80%[21]

4.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www.xing528.com)

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破坏,如河道径流的开发利用缺乏整体管理和综合调度,造成黄河、塔里木河的断流,河道下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因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了诸如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不少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用水被生产用水所挤占,导致区域植被因缺水而退化并造成土地沙化甚至荒漠化,又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形成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研究表明,1986年全国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831.4亿元,1994则增加到4201.6亿元[20]。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5.干旱缺水十分严重

2006年四川、重庆发出高温和干旱警报。环视整个华夏大地,不只是四川和重庆,贵州、山西、宁夏、内蒙古、河北、辽宁等省(自治区)也遭到旱情的侵袭。一时间,水荒笼罩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据水利部统计,截至2006年8月17日,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伏旱,作物受旱面积1.3亿亩,有1803万人、1741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20世纪中叶,我国发生较大的旱灾1056次,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大旱。据1950~2000年统计,我国各地旱灾发生频率普遍存在逐年加大的趋势。例如,海河流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各发生大旱1次,70年代为2次,80年代为3次。进入20世纪90年代,海河流域从1997年至今已经连续4年干旱,2000年进入天津市内的19条主要河道的上游来水几乎为零。淮河流域20世纪50年代发生大旱1次,60年代和70年代各2次,80年代为6次,90年代则为4次。黄河流域大旱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各发生1次,70年代为4次,80年代为6次,90年代5次。从1972~1997年的26年间,黄河下游共有20年发生过断流,并且断流时间越来越长,1992年黄河下游断流82天,1995断流122天,1997年断流时间达169天[2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每年缺水约300亿m3,大约5000万人口长年饮水困难。平均每年旱灾面积3亿hm2左右,占全国各种气候灾害总面积的59.3%,减产粮食约250亿kg多。从全国范围来看,近10年的干旱最为严重,其原因除了气候波动因素外,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3]

干旱也导致了我国的城市缺水现象[24]。按1997年的统计,我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有近400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就有114个,年缺水量超过60亿m3,分布遍及全国,多数在华北、东北和沿海一带,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和经济发展。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的困扰。由于地表水资源供水量不足,我国北方许多地区不得不强行超采地下水,已经入不敷出,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大面积的下降漏斗和局部的地面沉降,公共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水、电、气等管线变形,城市受到严重威胁。上海、天津、西安、北京等城市的下降漏斗不断扩大,最大下沉量都在数米以上,比如目前上海市地面平均沉降1.5m,有的地方达2.5m;天津市地面最大沉降已接近3m,其中塘沽地区部分地面已在海平面以下,需依靠海堤保护。

1950~1990年的41年中,我国工业因受干旱影响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共有18年,直接经济总损失约700多亿美元(1990年价格)。需要注意的是过去41年中,实际上是执行压缩农业用水以保证城市和工业供水的政策,城市缺水程度比农业相对要轻得多,只有在相当严重干旱缺水情况下,城市和工业供水才会受到影响。但近年来可供调剂的农业用水已剩不多,加之工业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所以现在工业因干旱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更加严重,每年已达到大约240亿美元[23]

另外,干旱缺水是我国牧区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西南部12个省(自治区),总面积4.16亿hm2。长期以来,草场主要是依靠天然降水提供牧草的需水,除青海南部和西藏昌都等少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400mm外,其他牧区降水量均少于400mm,新疆东部最少,平均年降水量小于10mm。这样,牧区降水略有波动就会造成较大危害,干旱灾害已成为畜牧生产不稳定的重要因素[25]

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还面临着洪涝灾害和水污染加剧等重大问题,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6]

综上所述,一方面,我国水资源在地域分布和人均占有量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即地域分布上南多北少、人均占有数量明显偏低;另一方面则因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破坏,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以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