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织物的温湿度曲线对比分析

不同织物的温湿度曲线对比分析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2不同纤维原料织物的湿度变化曲线从图4-11可以看出,羊毛织物和纯麻织物在开始升温时的小高峰比圆形涤纶织物和“U”形涤纶织物要高。(二)不同原料组成的织物温、湿度变化曲线对比图4-13所示为2号棉/氨纶/超细丙纶三层添纱织物和6号棉/氨纶二层添纱织物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图4-16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温度变化曲线比较温度开始回升的斜率,棉盖“U”形涤纶织物比“U”形涤纶盖棉织物大。

不同织物的温湿度曲线对比分析

(一)不同纤维原料的织物温、湿度变化曲线对比

图4-11所示为29号纯麻织物、30号纯羊毛织物、33号纯圆形涤纶织物和34号纯“U”形涤纶织物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图4-11 不同纤维原料织物的温度变化曲线

图4-12所示为29号纯麻织物、30号纯羊毛织物、33号纯圆形涤纶织物和34号纯“U”形涤纶织物的湿度变化曲线图。

图4-12 不同纤维原料织物的湿度变化曲线

从图4-11可以看出,羊毛织物和纯麻织物在开始升温时的小高峰(Tmax)比圆形涤纶织物和“U”形涤纶织物要高。这是由于羊毛织物和纯麻织物的回潮率比圆形涤纶织物和“U”形涤纶织物的回潮率要高,吸湿性好的织物由于吸湿放出的热量比吸湿性差的织物吸湿放出的热量要多的缘故。

比较温度开始下降的斜率(KTs),“U”形涤纶织物温度下降的斜率最大,也即温度下降最快,其次是纯麻织物和圆形涤纶织物,温度下降最慢的是羊毛织物。这说明“U”形涤纶织物的散热最快,羊毛织物的散热最慢,一方面由于“U”形涤纶织物热湿传递的能力本身比羊毛织物要强,另一方面由于“U”形涤纶织物比较薄,又是单面网眼组织,透气性最好,因而散热也最快。

比较微气候区温度达到的平衡值(Tequ),羊毛织物>圆形涤纶织物>纯麻织物>“U”形涤纶织物。这同样说明“U”形涤纶织物的散热能力最强,其次是纯麻织物,而羊毛织物的散热能力最差,运动时最容易觉得闷热。

比较停止出汗后温度下降的差值(△T),纯羊毛织物的最大,其次是纯麻和圆形涤纶织物,“U”形涤纶织物的最小。这是由于羊毛织物和纯麻织物的吸湿较多,由于放湿吸收的热量也很多,运动后的冷感最强,而涤纶织物吸湿很少,由于放湿吸收的热量也少,运动后的冷感也最弱。

比较温度开始回升的斜率(KTe),“U”形涤纶织物的斜率最大,其次是圆形涤纶织物和纯麻织物,斜率最小的是纯羊毛织物。这说明“U”形涤纶织物的温度回升最快,这样运动后的冷感持续的时间也最短,而羊毛织物的温度回升最慢,运动后的冷感最强,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从图4-12可以看出,四种织物的湿度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比较接近,差别较大的是湿度平衡值(RHequ),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圆形涤纶>羊毛>纯麻>“U”形涤纶,这说明湿度达到动态平衡后,“U”形涤纶织物微气候区的湿度最低,织物的湿传递能力最强,而圆形涤纶织物微气候区的湿度最高,湿传递能力最差,运动时潮湿感和粘体感最强。

总的来说,热湿舒适性最好的织物是“U”形涤纶织物。

(二)不同原料组成的织物温、湿度变化曲线对比

图4-13所示为2号棉/氨纶/超细丙纶三层添纱织物和6号棉/氨纶二层添纱织物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图4-14所示为2号棉/氨纶/超细丙纶三层添纱织物和6号棉/氨纶二层添纱织物的湿度变化曲线图。

从图4-13可以看出,棉/氨纶/丙纶织物和棉/氨纶织物在开始升温时的小高峰(Tmax)相差不大,但是比较温度开始下降的斜率(KTs),棉/氨纶/丙纶织物温度下降的斜率明显比棉/氨纶织物大。这说明棉/氨纶/丙纶织物的散热比棉/氨纶织物快,热湿传递能力更强。

图4-13 不同原料组成的织物的温度变化曲线(www.xing528.com)

图4-14 不同原料组成的织物的湿度变化曲线

比较微气候区温度达到的平衡值(Tequ),棉/氨纶/丙纶织物比棉/氨纶织物小。这也说明了棉/氨纶/丙纶的散热能力更强,运动时更不易觉得闷热。

比较停止出汗后温度下降的差值(△T),棉/氨纶/丙纶织物比棉/氨纶织物小。这是由于棉/氨纶/丙纶织物比棉/氨纶织物的吸湿量小,由于放湿所吸收的热量也比棉/氨纶/丙纶织物少,运动后的冷感更弱。

比较温度开始回升的斜率(KTe),棉/氨纶/丙纶织物比棉/氨纶织物大。这说明棉/氨纶/丙纶织物比棉/氨纶织物的温度回升得快,散湿能力更强,这样运动后的冷感持续的时间更短,运动后的冷感更弱。

从图4-14可以看出,棉/氨纶/丙纶织物和棉/氨纶织物的湿度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比较接近,差别较大的是湿度平衡值(RHequ),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棉/氨纶/丙纶织物比棉/氨纶织物小,这说明湿度达到动态平衡后,棉/氨纶/丙纶织物微气候区的湿度更低,织物的湿传递能力更强,运动时的潮湿感和粘体感更弱。

总的来说,棉/氨纶/丙纶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比棉/氨纶织物好。

(三)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温、湿度变化曲线对比

图4-15是21号棉盖“U”形涤纶二层添纱织物和22号“U”形涤纶盖棉二层添纱织物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图4-15 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温度变化曲线

图4-16是21号棉盖“U”形涤纶二层添纱织物和22号“U”形涤纶盖棉二层添纱织物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从图4-15可以看出,棉盖“U”形涤纶织物和“U”形涤纶盖棉织物在开始升温时的小高峰(Tmax)很接近,但是比较温度开始下降的斜率(KTs),棉盖“U”形涤纶织物温度下降的斜率明显比“U”形涤纶盖棉织物大。这说明棉盖“U”形涤纶织物的散热比“U”形涤纶盖棉织物快,热湿传递能力更强。

比较微气候区温度达到的平衡值(Tequ),棉盖“U”形涤纶织物比“U”形涤纶盖棉织物小。这也说明了棉/氨纶/丙纶的散热能力更强,运动时更不易觉得闷热。

比较停止出汗后温度下降的差值(△T),棉盖“U”形涤纶织物比“U”形涤纶盖棉织物小。这是由于棉盖“U”形涤纶织物比“U”形涤纶盖棉织物的吸湿量小,由于放湿所吸收的热量也比棉盖“U”形涤纶织物少,运动后的冷感更弱。

图4-16 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温度变化曲线

比较温度开始回升的斜率(KTe),棉盖“U”形涤纶织物比“U”形涤纶盖棉织物大。这说明棉盖“U”形涤纶织物比“U”形涤纶盖棉织物的温度回升得快,散湿能力更强,这样运动后的冷感持续的时间更短,运动后的冷感更弱。

从图4-16可以看出,棉盖“U”形涤纶织物和“U”形涤纶盖棉织物的湿度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比较接近,差别较大的是湿度平衡值(RHequ),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棉盖“U”形涤纶织物比“U”形涤纶盖棉织物小,这说明湿度达到动态平衡后,棉盖“U”形涤纶织物微气候区的湿度更低,织物的湿传递能力更强,运动时的潮湿感和粘体感也更弱。

总的来说,棉盖“U”形涤纶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比“U”形涤纶盖棉织物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