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军备竞赛给网络空间的和平与稳定,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未来构成了重要威胁。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应当在国际间进行网络军备控制,防止网络武器的扩散,以免人类遭遇数字领域的杀戮和灾祸。
中国政府在2017年《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中明确指出:“网络空间加强军备、强化威慑的倾向不利于国际安全与战略互信。中国致力于推动各方切实遵守和平解决争端、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建立磋商与调停机制,预防和避免冲突,防止网络空间成为新的战场。”中国一贯反对网络空间军事化,反对网络军备竞赛,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提出限制网络武器的研制和使用。
军备控制是国际社会对各国军事装备的发展、试验、部署和使用的限制。其对象是军事装备的发展,包括研制、试验、生产、装备、部署、使用等环节的活动,是对军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的技术指标、数量等级的限制。“二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在常规军备和核军备方面形成了多边国际条约、双边协定、单边承诺等多层次的军备控制体系,如《禁止核武器条约》《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蒙古无核区,中东、东北亚、北欧等无核区承诺等,国际军备竞赛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以此对照网络军备控制议题,网络能力可以理解为研发、制造、部署和使用网络武器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研发阶段,需要资金、技术、人员的准备和投入,技术和人员方面需要配备数学、通信、软件、语言等方面的专家。生产阶段,需要获取相应的设备、芯片、代码、算法等,并确定杀伤范围和等级,以及针对目标系统的环境和加密体系进行优化。部署阶段,网络武器包括前沿部署和分布式部署,这是一个网络武器实现功能化的过程,钓鱼软件的使用就需要获取目标对象的个人背景、社会关系,以诱使对象落入圈套,即基于社会工程的攻击。使用阶段,网络武器的使用需要获取信息、外交协调、法律评估、公众舆论等全方位准备,对攻击对象、攻击范围和破坏量级等进行选择。网络军备控制即相关国家在这些环节上共同约定,限定网络军备的数量、性能和使用等。(www.xing528.com)
网络威慑也是建立网络军备控制的途径之一。和常规作战中选择打击对象一样,网络战也是把敌方的战略目标作为首要攻击对象,如军队指挥和控制系统,交通枢纽和通信主干道等。通过对这些战略目标的攻击,能直接地影响敌方的战略决策和战略全局,可以迅速地达成战略企图。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军队情报信息的一体化,网络战的战略作用会越来越突出,这种战略地位的提升,使战略、战役、战术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对抗将在各个作战层次上同时进行,并且对战略全局产生重大影响。
网络威慑的目标是使发展网络作战能力和开发网络武器无利可图,或没有获胜的希望,从而放弃发展网络军备的企图,或自觉限制网络军备的规模和数量。一方面,当己方网络作战能力形成压倒性的绝对优势,或能够给对方造成空前巨大的破坏时,网络战就对对方构成了网络威胁。若在网络领域确实具有较强的攻击能力和优势,并且让作战对手相信这种能力和优势,就可以在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斗争中取得主动权。另一方面,如同核威慑原理,网络均势可以带来双向的网络遏制、网络威慑。正像核威慑的形成、发展那样,当敌对双方都具有确保侵入、瓦解、破坏对方网络的能力时,就可以带来双向的网络遏制,使得双方不得不在一定条件下遵守互不攻击对方网络的游戏规则,形成一个无形的安全阀,从而在国际上形成互不攻击对方网络的惯例、协议或公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