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圆面是盘套类、支架箱体类零件的主要组成表面,其主要技术要求与外圆面基本相同。但内圆面的加工难度较大,相应的加工方法也较多。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内圆面的方案也可以按精度等级区分。
外圆面加工工艺路线的确定
1)低精度内圆面的加工方案(钻)
对于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的未淬火钢件,经一次钻孔可以达到要求。公差等级为IT13~IT11,表面粗糙度值Ra50~12.5 μm。
2)中等精度内圆面的加工方案(钻—扩)
对于加工精度要求中等的未淬火钢件,常采用钻后扩或钻后镗达到技术要求。公差等级为IT10~IT9,表面粗糙度值Ra6.3~3.2 μm。
3)较高精度内圆面的加工方案(钻—扩—铰)(www.xing528.com)
对于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未淬火钢件,一般需要3次加工才能达到要求。公差等级为IT9~IT8,表面粗糙度值Ra3.2~1.6 μm。当直径小于20 mm时,先钻后铰就能达到要求;当直径大于20 mm时,常采用钻—扩—铰、钻—镗—铰、钻—粗镗—精镗、钻—镗(或扩)—磨、钻—拉等方案。
4)高精度内圆面加工方案(钻—扩—粗铰—精铰)
对于加工精度要求高的未淬火钢件一般采用4次加工才能达到要求。公差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值Ra1.6~0.4 μm。当直径小于12 mm时,可采用钻—粗铰—精铰达到要求;当直径大于12 mm时,常采用钻—扩(或镗)—粗铰—精铰、钻—拉等方案。
对于加工精度要求更高的内圆面,可在高精度内圆面加工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最终加工工序,如精拉、手铰、研磨、精细镗、珩磨等,最终达到公差等级IT6,表面粗糙度值Ra0.4~0.025 μm。对于淬火钢件,通常采用钻后扩(或镗)—淬火—粗磨—精磨的加工方案。对于已经铸出或锻出的孔,可以直接进行扩孔或镗孔。若孔径大于80 mm,以镗孔较为方便,可采用粗镗、粗镗—半精镗、粗镗—半精镗—精镗、粗镗—半精镗—精镗—珩磨等方案。同外圆面一样,内圆面的加工方案与金属材料的性质、热处理要求等有关,如有色金属件不宜采用磨削方法;淬火钢件在淬火后只能采用磨削方法加工。
内圆面加工路线可参考图8-33。
图8-33 内圆面加工路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