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线测量与里程桩标注规定

中线测量与里程桩标注规定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里程桩是埋设在线路中线上标有水平距离的桩,里程桩又称中桩。图5.8里程桩路线中桩的间距,不应大于表5.3的规定。表5.4中线量距精度和中桩桩位限差注表中S为转点或交点至桩位的距离,以m计。曲线测量闭合差,应符合表5.5的规定。表5.6中线控制桩缩写名称图5.9断链处理2.断链处理中线测设距离,在正常的情况下,整条路线上的里程桩号应当是连续的。

中线测量与里程桩标注规定

中线测量的任务是沿定测的线路中心线测设距离,设置百米桩及加桩,并根据测定的交角、设计的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元素,放样曲线的主点和曲线的细部点(详见第6章)。

1.里程桩及桩号

路线的里程是指线路的中线点沿中线方向距线路起点的水平距离。里程桩是埋设在线路中线上标有水平距离的桩,里程桩又称中桩。如图5.8所示,里程桩有整桩和加桩之分。每隔某一整数设置的桩,称为整桩。整桩之间距离一般为20m、30m、50m。在线路变化处、线路穿越重要地物处(如铁路、公路、各种管线等)、地面坡度变化处、道路转向处设置曲线时均要增设加桩。

里程桩均按起点至该桩的里程进行编号,并用红油漆写在木桩侧面。例如某桩距线路起点的水平距离为21500m,则其桩号记为:21+500。加号前为公里数,加号后为米数。在公路、铁路勘测设计中,通常在公里数前加注“K”,例如K21+500。

图5.8 里程桩

路线中桩的间距,不应大于表5.3的规定。

表5.3 中桩间距

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桩与关系加桩,如图5.8(a)~图5.8(c)所示。

地形加桩指沿中线地面起伏变化处,地面横坡有显著变化处以及土石分界处等地设置的里程桩。

地物加桩是指沿中线为拟建桥梁涵洞、管道、防护工程等人工构建物外,与公路、铁路、田地、城镇等交叉处及需拆迁等处理的地物处所设置的里程桩。

曲线加桩是指曲线交点(如曲线起、中、终)处设置的桩。

关系加桩是指路线上的转点(ZD)桩和交点(JD)桩。

钉桩时,对于交点桩、转点桩、距路线起点每隔500m处的整桩、重要地物加桩(如桥、隧位置桩)以及曲线点桩,均应打下断面为6cm×6cm的方桩,如图5.9(d)所示,桩顶露出地面约2cm,并在桩顶中心钉一小钉,为了避免丢失,在其旁边定一指示桩,如图5.9(e)所示。交点桩的指示桩应钉在圆心和交点连线外离交点约20cm处,字面朝向交点,曲线主点的指示桩字面朝向圆心。其余里程桩一般使用板桩,一半露出地面,以便露出地面,以便书写桩号,字面一律背向路线前进方向。(www.xing528.com)

中桩测设的精度要求见表5.4。

表5.4 中线量距精度和中桩桩位限差

注 表中S为转点或交点至桩位的距离,以m计。

曲线测量闭合差,应符合表5.5的规定。

表5.5 曲线测量闭合差

在书写曲线加桩和关系加桩时,应先写其缩写名称,后写桩号,如图5.8所示,曲线主点缩号名称有汉语拼音缩写和英文缩写两种(表5.6),目前我国公路主要采用汉语拼音缩写名称。

表5.6 中线控制桩缩写名称

图5.9 断链处理

2.断链处理

中线测设距离,在正常的情况下,整条路线上的里程桩号应当是连续的。但是当出现局部改线,或者在事后发现距离测量中有错误,都会造成里程桩的不连续,这在路线中称为“断链”。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原路线记录桩号的里程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为短链,反之则叫长链。

出现断链后,要在测量成果和有关设计文件中表明断链情况,并要在现场设置断链桩。断链桩要设置在直线段中的10m整数倍上,桩上要注明前后里程的关系及长(短)多少距离。如图5.9所示,在K7+550桩至K7+650之间出现断链,所设置的断链上写有K7+581.80=K7+600(短18.20m)其中,等号前面桩号为来向里程,等号后面的桩号为去向里程。即表明断链与K7+550桩间的距离为31.8m,而与K7+650桩的距离是50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