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方案及布置
该建筑为办公楼,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可考虑采用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由于楼层为12 层,主体高度39.9m,7 度抗震,考虑到框架抵抗水平荷载能力较低,抗侧刚度差,侧向变形大,且电梯井道一般宜做成钢筋混凝土筒体,选择框—剪结构。
该工程采用全现浇结构体系,1~5 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以上各层均为C30。结构平面布置图见5-3-1。
图5-3-1 结构平面布置图
二、构件初估
1.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利用式(3-4-1),由于框—剪结构办公楼荷载较小,按14kN/m2 考虑;负荷面积按F=7.2×(2.1+5.7)/2=28.08m2 考虑,φ可取1.1。设防烈度7 度、小于60m 高的框—剪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因此μ取0.9。
1 层中柱(n 取12;C40 混凝土,fc=19.5MPa):
6 层中柱(n 取7;C30 混凝土,fc=15MPa):
A=0.252m2,a=0.50m
初步选定中柱截面600mm×600mm,同理可选边柱截面500mm×500mm。
2.梁尺寸确定
框架梁宽取与墙等宽250mm,高取为跨长。该工程框架为纵横向承重,根据梁跨度可初步确定横向框架梁:边跨250mm×600mm,中跨③、⑤、⑩轴为250mm×400mm,其余为250mm×450mm;横向次梁250mm×500mm;纵向框架梁250mm×700mm。
3.楼板厚度
楼板为现浇双向板,根据经验板厚均为110mm。
电梯机房近似位于建筑物中心且墙体为承重墙体,考虑作成钢筋混凝土筒体。根据框—剪结构底层剪力墙截面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7 度Ⅱ类场地)Aw/Af=2%~3%的要求,纵横向布置剪力墙面积各为
Aw=(1%~1.5%)Af=(1%~1.5%)×50.4×13.5=(4.69~7.03)m2
除电梯井道筒体外,横向另设两道5.7m 跨剪力墙,纵向设三道7.2m 剪力墙,墙厚均与隔墙相等为250mm。横向Aw=4.68m2,纵向Aw=5.4m2,根据“分散、均匀、对称、周边”的原则,布置成L 形剪力墙,且使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尽可能重合。
三、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
1.基本假定
(1)平面结构假定:该工程平面为正交布置,可认为每一方向的水平力只由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承担,垂直于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不受力。
(2)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性假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
(3)由于结构体型规整、剪力墙布置对称均匀,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不计扭转的影响。
在以上基本假定的前提下,将空间框—剪结构分解成纵向和横向两种平面体系:将所有剪力墙综合在一起形成总剪力墙;将所有框架综合在一起形成总框架。楼板的作用是保证各片平面结构具有相同的水平侧移。(www.xing528.com)
2.计算简图
在横向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之间由连梁连接,连梁对墙产生约束弯矩,因此将结构简化为刚结计算体系,计算简图详见本章第五节。
四、荷载计算
高层建筑水平力是起控制作用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与风力。本建筑高度小于60m,且风荷载不大,故可不算风荷载。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按《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竖向荷载主要是结构自重(恒载)和使用荷载(活载)。结构自重可由构件截面尺寸直接计算,建筑材料单位体积重量按荷载规范取值。使用荷载(活荷载)按荷载规范取值,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按荷载规范取用。
五、侧移计算及控制
当一般装修标准时,框—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顶点位移与总高之比分别为1∶650、1∶700。计算见本章第五节。
六、内力计算及组合
1.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下内力计算首先根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将竖向荷载传递给每榀框架及每片剪力墙。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用分层法;剪力墙为一竖向悬臂构件,承受各层楼盖、连梁、纵向连系梁传来的荷载及各层剪力墙自重荷载;连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进行调幅,按两端固定梁计算。
2.水平荷载下的内力计算
水平力首先在总框架与总剪力墙之间分配,然后将总框架分得的份额按各榀框架的剪切刚度进行再分配;将总剪力墙分得的份额按各片剪力墙的等效刚度进行再分配。最后计算单榀框架和单片剪力墙的内力。
3.内力组合
(1)荷载组合。由于不考虑风荷载影响,荷载组合简化如下:
1)1.2×恒+1.4×活。
2)1.2×重力荷载代表值+1.3×水平地震作用。
(2)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框架梁柱应进行组合的层一般为顶上二层,底层,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有改变层及体系反弯点所在层;剪力墙应选择底层,有变化层等进行组合。
框架梁控制截面及不利内力为:支座截面,—Mmax,Vmax;跨中截面,Mmax。
框架柱、剪力墙控制截面为每层上、下截面,每截面应组合:|Mmax|及相应N、V,Nmax及相应M、V,Nmin及相应M、V。计算见本章第五节。
七、构件及节点设计
构件设计包括框架梁柱、连梁、剪力墙的配筋计算(详见本章第五节),节点设计详见施工图及第三章。
八、基础设计
对高层建筑宜根据上部结构、工程地质、施工等因素优先选用整体性较好的箱形和筏形基础,根据城市规划,要求本建筑按人防工程考虑设置地下室,故采用箱形基础。上部剪力墙全部到底。
根据地质资料并结合地下室高度,取箱基埋置深度为4.8m。根据GJG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箱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箱基高度不宜小于基础长度的1/20,并不宜小于3m,经验算均满足要求。
限于篇幅,箱基具体计算等内容可参考《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沈蒲生、苏三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