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胶粘剂是我国汽车行业引进项目国产化的重要相关材料,而汽车车面用压敏胶粘剂(带)处于更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车面标牌、饰条、侧条等永久固定用的双面发泡压敏胶粘带,是现代汽车装配线上常用的粘接材料,可代替传统的钉、铆、焊等落后工艺。但由于所用的压敏胶粘剂需具有高的剥离强度、高的内聚力和优异的耐水、耐寒、耐热、耐老化及耐溶剂等性能,因此,研制车面用压敏胶粘剂对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国产化、填补国内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外汽车用压敏胶粘剂大多数为溶剂型,少数是光引发本体共聚和交联的,以丙烯酸系为主,个别用SBS嵌段共聚物。下面介绍几种国外压敏胶粘剂的组成。
1.丙烯酸酯共聚物+交联剂+增粘剂+其他添加剂
以丙烯酸酯溶液共聚合的方法制得的共聚物,通过合适的后交联,辅之以增粘剂和其他添加剂,是制备汽车车面用压敏胶粘剂专利报道最多的研制方法。
2.丙烯酸酯+不饱和官能单体
这一研究见Ulrich、Reinhard和Pietsch等发表的专利。它是通过丙烯酸酯与不饱和官能单体进行溶液共聚而成的,所用的丙烯酸酯主要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异辛酯和丙烯酸丁酯等;而不饱和官能单体则包括强极性的不饱和官能单体,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丙烯酸羟基酯和中等极性的不饱和官能单体。如N-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腈等所制成的压敏胶粘剂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和内聚力,但这种胶粘剂的耐温性能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共聚物中凝胶成份不够高。
3.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多官能共聚单体
这是一种内交联,即利用多官能共聚单体(如双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等)分子链上的多个官能团,将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分子链实现交联。由于涉及到较为复杂的聚合工艺来控制交联点的位置,因而尚未见实用化报道。(www.xing528.com)
4.紫外聚合—紫外涂布
这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车面用压敏胶粘剂(带)的制备方法,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3M公司的专利。这种胶粘剂的制备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1)丙烯酸酯+极性可共聚合单体 所使用的丙烯酸酯一般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壬酯、丙烯酸癸酯。极性可共聚合单体一般为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合单体种类与溶液聚合采用的单体大致相通,但由于采用了光敏自由基和紫外聚合工艺,使得聚合与涂布一次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胶粘剂的相对分子质量,提高了性能。但这类胶粘剂对高固含量汽车漆的粘附性能较差。
(2)丙烯酸酯+极性可共聚合单体+增粘树脂 其目的在于提高压敏胶粘剂对高固体含量汽车漆面的粘附性能。以美国3M公司“增粘丙烯酸压敏胶及其制品”专利为例,是用丙烯酸异辛酯—N-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与聚叔丁基苯乙烯增粘剂混合物作为胶粘剂,经光交联后所制得的双面胶带,特别适合用于高固含量汽车漆的汽车车面防护物品和装饰物品的固定粘贴。但必须指出,增粘树脂的加入增加了对漆面的粘接力,尤其是对高固漆面的粘接力。但是增粘树脂的加入不利于压敏胶粘剂的低温粘接性能,同时增粘树脂也是紫外聚合的链转移剂,从而影响了紫外聚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粘树脂会向胶粘剂膜的表面迁移,造成粘结力破坏。
(3)丙烯酸酯+极性可共聚合单体+橡胶弹性体+多官能交联单体+其他添加剂(如增粘树脂等)由于加入了橡胶弹性体,胶粘剂膜便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内聚强度,而极性可共聚单体和增粘树脂又提供了优良的粘接性能。
我国在汽车车面用胶粘剂方面主要是通过溶液聚合—后交联的技术路线。用聚乙烯发泡体为基材,采用转移涂布工艺,研制出主要性能接近美国3M公司的Y-4247和Y-4246产品,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汽车车面用压敏胶粘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