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上所介绍的液态金属电池中,镓作为活性金属被氧化,并从负电极(镓)释放电子通过负载到正电极(电极凝胶)以形成电流;形成的氢气聚集在电极凝胶和电解质之间的界面上,并最终离开电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放电没有造成负电极形态的任何变化。镓的表面易形成氧化镓薄层[20],从而导致表面张力突然大幅下降[21],形成的固态氧化层将阻止镓与电解质的电化学反应,如果采用NaCl溶液作为电解液,将导致电池“死亡”,因此本章中的电解液采用NaOH溶液,这是由于镓的氧化产物可溶于碱性溶液[22]。在此区域的pH值,反应产物根据热力学预测为Ga2 O3,形成可溶于NaOH溶液的Ga(OH)3水合络合物[23]。由于电解质的“清洁能力”,放电过程中镓电极表面保持化学活性,这可由图7.13e和图7.13f中的EDS光谱看出,两个EDS光谱在放电过程之前和之后均无显著差别,都出现了元素镓的峰值(含量为100%)。NaOH溶液的电化学阻抗谱(EIS)测量结果如图7.13g所示,电阻曲线和相位曲线的形式与简化的兰德尔斯电池相似,电阻的实际值是极化电阻和溶液电阻之和,随着频率的增加,极化电阻下降。24单元的电池串联电压随时间呈阶梯状下降(图7.12d中的黑色曲线)的趋势,推测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所制备电池组的不均匀性,以及正极性失活所产生的氢气泡从电解质中逸出所致。当放电过程中有一个电池出现故障时,如液体电解液的移动,电池组的总电压将下降到较低水平[24]。正极上的电化学反应可以描述为反应方程式(7-3),水合氢离子被还原成氢气泡[25]。在单电池中(图7.12c),产生的氢气泡可以从电池的开口端逸出,但是在串联电池中(图7.12b),氢气泡不能逃逸,只能吸收在表面,导致电极的失活和电池的退化,这些缺点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克服。为了直观地说明所制备电池的工作能力,我们将LED连接到液态金属电池电路中,并点亮了两周以上,直到肉眼观察到明显的电极黑化(图7.12e)。(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