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联系

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联系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日照间距通常是确定建筑物间距的主要因素。日照间距是为了保证房间有一定的日照时数,建筑物彼此互不遮挡所必须具备的距离。建筑物日照间距的要求,是使后排建筑物在底层窗台高度处,保证冬季能有一定的日照时间。图3-46建筑物的日照间距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间距为H。

建筑平面组合与总平面的联系

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周围的建筑物、道路、绿化、建筑小区等密切联系,并受到它们及其他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貌等的限制。为使建筑物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与基地环境协调一致,首先必须做好总平面设计。建筑总平面设计就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场地的地形地质条件,对场地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化及其他构筑物和设施进行合理布置与设计,并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

(1)基地环境与功能分区

图3-44 单元式组合形式

对总平面进行必要的功能分区是确定单体建筑位置的前提。总平面功能分区是将各部分建筑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部分划分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功能区,各区相对独立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功能分区需要满足各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与分隔的要求,还要处理好室内用房与室外场地的关系。此外,总平面功能场地的大小和形状,对建筑物的层数、平面组合有极大的影响。在同样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建筑功能分区可采用较为集中紧凑的布置方式,或采用分散的布置方式,这方面除了和气候条件、节约用地以及管道设施等因素有关外,还和基地的大小与形状有关。同时,基地内人流、车流的主要走向,又是确定建筑平面中出入口和门厅位置的重要因素。例如,中小学建筑在总平面布局时,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生活区及绿化功能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满足教学要求和采光、通风、日照、隔声等要求。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教学行政区应与运动区分开,且其间距不小于25 m;宿舍可靠近室外活动场地,便于学生锻炼;后勤服务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等。

(2)建筑物的朝向

影响建筑物朝向的因素主要有日照和风向。不同季节,太阳的位置、高度都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用高度角和方位角来确定(图3-45)。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h,方位角是太阳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与南北轴线所成的夹角A。方位角在南北轴线之西标注正值,在南北轴线之东标注负值。根据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物采取南向或南偏东、南偏西向能获得良好的日照。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朝向应以东、南、西为宜,同时应尽量避免对着冬季的主导风向。在南方炎热地区,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是选择朝向的主要依据之一。

(www.xing528.com)

图3-45 太阳的高度和方位角

(3)间距

建筑物的间距应根据日照、通风、防火等要求,以及节约用地和投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

其中,日照间距通常是确定建筑物间距的主要因素。日照间距是为了保证房间有一定的日照时数,建筑物彼此互不遮挡所必须具备的距离。建筑物日照间距的要求,是使后排建筑物在底层窗台高度处,保证冬季能有一定的日照时间。房间日照时间的长短,是由房间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关系决定的,这个相对位置以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表示。通常以冬至日正午12时太阳能照到底层窗台高度为设计依据,以此确定建筑物日照间距(图3-46)。

图3-46 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我国大部分地区日照间距为(1.0~1.7)H。越往南日照间距越小,越往北则日照间距越大。另外,还有为避免建筑之间相互干扰而设定的间距要求,如防视线干扰间距和隔声间距,如学校教学楼的间距要求应大于或等于2.5H,而最小间距不小于12 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