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周围的建筑物、道路、绿化、建筑小品等密切联系,受到周边环境的制约,进行总平面设计时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来考虑。
(1)外部环境
通过了解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在建成区中的位置、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关系、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交通情况等,借此确定它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当用地是在具有历史特征、民族特色或乡土风格的区域,如西方的集中式建筑或中国的园林式建筑,地域文化和城市结构会对总平面的布置产生较大的影响。个体的场地应顺应城市的整体形态,容纳于城市的结构关系之中而不是游离于外。图2-7所示为城市结构对总平面设计的制约。
用地周边的建筑环境(包括用地周边建筑物的形态和城市肌理等)影响着新建建筑物的布局形式、体型、体量的大小高低。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新建建筑与现有建筑环境的内在关联,是呼应、协调还是对比、冲撞。不论采取何种关联方式,都不应该影响周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如日照遮挡、噪声影响、有害气体污染等。另外,消防问题也是不可忽略的安全问题,相关规范严格规定了各类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以及消防车可通行的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
在考虑项目及场地的内容组成时,应参照周围场地的配置方式,比如相邻场地中都有较大面积的绿化,在新的设计中则应该相应地扩大绿化的面积以保持与相邻场地的协调。如果相邻的场地多采取比较规则严整的布局形式,那么新的设计最好不要过于自由,应该形成明确一致的肌理关系。场地中各元素的具体形态应与周围其他同类要素相一致,比如周围的景观处于比较自由的形态,那么新设计的广场、庭院等景观要素的风格也不应过于严肃。图2-8所示为相邻场地状况对总平面设计的制约。
图2-7 城市结构对总平面设计的制约
图2-8 相邻场地状况对总平面设计的制约
图2-9所示为位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的海因里奇·赫布森职业学校的场地平面图,该校的用地位于南北向城市干道的西侧,分布在两个相邻的街坊之中,街坊的结构十分统一,均是建筑围合在街坊的外周,内部是封闭或半封闭的内院。学校的场地设计采用了与相邻场地相一致的布局模式。建筑物没有处理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集中式的大体块,而是分成了3个部分,采取了填充式的形态,分别围在两个街坊的转角处,使原有的街坊结构变得更为完整,原有的街道立面也被延续了下来,在街坊内部是同样围合关系的内院。南面一栋建筑的底层设有过街通道,使原有位于两个街坊之间的通道被顺延了下来。新的设计充分重视了邻近场地的状况条件,体现了对周围环境肌理关系的尊重。
(2)内部环境(www.xing528.com)
图2-9 海因里奇·赫布森职业学校
一个项目的用地可能是曾经建设过的,存有一些原来的建筑物、道路、广场、地下工程管线设施等,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对设计产生影响,要考虑如何对待现有建筑物,是拆除还是保护,是保留原貌还是改造利用,是简单地保留还是新旧融为一体。
当原有的内容较少或状况较差,时间久而没有历史价值,或者原有内容与新项目的要求差距较大时,由于原有内容很难被利用,设计中可以采取拆除重新建设的办法;当用地存留的内容具有一定规模,状况较好,并且与新项目的要求接近(例如用地上原有一栋多层建筑,待建的建筑也是多层的),这时应采用利用、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办法。
如果基地中原有的建筑物、建筑小品、广场等具有历史价值,那么总平面设计时就应该加以保护利用,并给予它与其历史价值相应的地位。当建设的项目是一个增建、扩建类的项目时,基地原有建筑条件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增强,新设计无论是在功能的组织上还是在形态的安排上都必须以现状条件为基础来展开。
图2-10所示为意大利拉提纳公共图书馆的场地平面图。在最终的三栋建筑物中,A栋是新建的图书馆主体,B,C两栋是基地中根据业主意向保留并改造作为公共活动空间的原有建筑。如图2-11所示,由于原有建筑所处的位置,尤其是C栋与基地轮廓的关系,以及它的形态都明确显示了三角形基地的对称中轴线,场地的区域划分、新建建筑的朝向选择、场地中道路的开辟、对外出入口的设置均体现了对称性。新建建筑和原有两栋建筑将场地自然地划分为三段,每段各以一个建筑为中心。由于B栋建筑本身形式并非对称,因而其他内容的布置通过环形的道路和绿化来强调对称性,突出这一区域的核心地位。总体看来,场地的结构关系的形成十分自然,形成了一种朴素的秩序感。
图2-10 意大利拉提纳公共图书馆
图2-11 保留建筑对总平面设计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