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防汛抢险技术内容丰富,人们对其认识不仅随着实践的增多而加深,而且也随整个社会科技进步而加深。鉴于传统防汛抢险技术对险情的处理都是一险一论,定性为主,定量不严,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强,所以导致人们很难准确把握尺度,更难灵活随机应变,加深以下3个方面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应用效果。
(1)防洪堤坝出现险情可从工程角度划分为潜在原因与引发原因两类。凡工程质量上的一些问题,如筑堤土料质量差,填筑夯压不实,未清基或清基不彻底以及牲口破坏等,可划分为潜在原因;而导致工程出险的直接原因乃是高洪水位的水,通过松散土体间隙,向堤坝内坡渗浸及随之相伴而生的渗透压力,可划分为引发原因,对前者一般应在非汛期(冬修时)采取相应的加固工程措施来解决;对后者一般应优先采取截渗堵漏的办法来解决,虽然永久性加固措施对两者都要考虑,均有作用,但是区别不同时间不同要求进行处理,针对性更强,要求也更明确,在抢险时就会收到见效快,减少投入的好处,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和做法,但实际情况中往往还是有人临阵在区分两类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上犹豫不决,贻误时机,以致给抢险工作带来许多周折和被动,所以很有必要加深理解。
(2)防洪堤坝出险,其常见症状有散浸、裂缝、滑坡、管涌及集中漏水等。在分析研究除险对策时,不能孤立地就险症论对策,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上述两类原因分析上,而应当具体地弄清出险部位各有关因素之间的联系,尽量设法从险源进行处理。所谓险源是相对而言的,可以远推到降雨和涨水,可是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阻止降雨,在汛期人力也无法增加新的工程控制江河涨水,但是从防洪堤坝迎水外坡截断渗浸漏水则是可能办到的;尽管不少地方做到这一点也有困难,可是只要坚持不懈地去探索研究,包括如何在非汛期为高洪水位时截渗堵漏创造条件的研究,则一定能找到办法克服困难的。应当首先抓住堤坝迎水外坡这个重点除险部位采取相应措施,而不应首先在消除险症上打主意,贻误时机,像抢护管涌渗漏的封盖办法和处理裂缝的挖填办法等,无论在汛期还是非汛期都不宜单独使用,这些消除险症的办法往往掩盖矛盾,造成一时的假象,反而误事。(www.xing528.com)
(3)防洪堤坝出险应当抢早、抢小这一重要原则,确有不少人知其理,贯其行,但是也有一些人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把不能抢早抢小的责任推到客观困难上,有的人思想上无风险意识,麻痹大意,缺乏责任心,根本不采取具体落实措施;另外有一种人对出险早期症状发展后果严重性认识不足,抱有侥幸过关思想;还有一种人因受条件限制,犹豫不决,行动不快而错失抢早抢小良机,解决的办法首先是在制度法规上明确职责,其次是对现场指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险情的分析判断能力、投入产出的评估能力及抢早、抢小的施工组织能力等,只有现场指挥人员真正懂得抢早抢小的好处和具体做法,才可能使这一抢险重要原则落到实处。
需要加深理解的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这里所列笔者初步想到的一些内容,希望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