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洞庭湖区电排工程而言,由于泥沙的淤积,外河水位在通过相同流量的条件下抬高了1~2m,少数地方甚至抬高了3~4m,20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也比20世纪60年代前进了一大步;农业的耕作制度、作物品种都已发生了变化,所以现在对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泵站进行改造,尽管为节省投资,保留了泵站水工建筑物,但是仍有对排涝标准进行复核调整必要。
兴建机电排灌工程,要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和发展计划,综合本地区的治水经验,自然地理、水情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设计暴雨频率、排涝时间和设计外河水位频率,力争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省、工期短、受益快、效益好以及运行管理方便等要求。更新改造机电排灌工程,同样有上述要求。这是因为即将更新改造的机电排灌站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洞庭湖区电排工程而言,由于泥沙的淤积,外河水位在通过相同流量的条件下抬高了1~2m,少数地方甚至抬高了3~4m,20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也比20世纪60年代前进了一大步;农业的耕作制度、作物品种都已发生了变化,所以现在对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泵站进行改造,尽管为节省投资,保留了泵站水工建筑物,但是仍有对排涝标准进行复核调整必要。洞庭湖区原先(20世纪60年代)确定的排涝设计标准是(排田)3天暴雨(100~250mm),3天末排至田间水稻允许耐淹深度或(排湖)15天暴雨15天排完,5~7天排田,7~15天排完湖港蓄水。从形式上看,本次更新改造未改变排涝标准。但是,由于降雨系列的延长,所作出的同一频率雨量也不一样。由于内湖的围垦,调蓄容积已大大减少,要求尽量退田还湖,而客观实际表明已有很多地方办不到。由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品种改变,田间蓄水深要求也不一样了,乃至径流系数取值也不尽相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称的排涝标准,未把外河水位频率高低包括在内,因此,设计扬程的确定,有必要重新研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