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一子系统一次降雨涝水过程Q02建立一个寻优分配的数学模型,以耗能E最小为目标,其目标函数为
图2-8 综合径流过程线图
式中 s——全排涝系统的排涝站别(或台别),s=1,2,3,…,SM;
t1,t2——一次降雨排涝起始与终止时间;
qst,Hst,ηst——第s个排涝泵站在t时刻的排水流量、扬程和相应装置效率。
该目标函数乃为二维非线性函数。为扩大微机应用范围和提高计算速度,假定排涝上水位(甲、乙两河水位)和下水位(设计下水位)已知,则Hst与ηst已知;同时分时段(Δt=3h)把运行工况看作静态,从而目标函数转变成线性函数。
式中 qsn、Wsn——第s个泵站在第n时段中的排涝平均流量和排涝水量;(www.xing528.com)
Zsn——第s个泵站在第n时段中排涝平均上水位和下水位。
求解线性规划有现成的修正单纯形程序可供使用,因而可能为泵站和涵闸提供一个简便易行的静态调度图表。这种调度图表在生产实际应用中具有普遍推广价值。但是这样处理,固然满足了实用性,而从理论上讲又带来时段之间,每次降雨之间、季节之间乃至年与年之间均有一个寻优衔接协调问题。显而易见,对一般排涝系统,后两种衔接可不必考虑;对于次与次降雨之间最优分配衔接问题,应经分析计算确认影响较小才可以不必考虑。本示例排涝区调蓄湖泊容积很小,且规划设计中,为满足排涝标准就要求空湖待蓄,因而本示例在实际求解时,本次降雨与下一次降雨的寻优分配衔接问题,也未予考虑。时段与时段之间降雨涝水分配协调问题,本示例把时段Δt(3h)按静态看待,每次寻优按该时段以前总降雨量进行分配,凡本时段排不完的涝水,还原成雨量带入下一个时段按新工况查表进行寻优分配,如此一直进行到将一次降雨涝水排完为止。这样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这一时段与下一时段的协调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降雨排涝全过程的最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