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在有人类以来的人水关系演变过程是一个始终相处,不断实践、思考,以致实践再认识的从未停止的过程。人类在从客观物质层面与主观精神层面认识思考人水关系整个发展时空动态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出无数璀璨辉煌的水科学技术成果与水文化艺术成果,前者一直在指导着人类一代接一代的再实践,也一直不停地获得后人的充实与提升;后者也一直在激励着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之奉献终身,与此同时,也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可是由于水的时空动态过程特征与联系,始终寄托在更为复杂多变,且又无法割舍的地球大自然环境之中,加之相对个体人的生命短暂、活动范围受限而言,它所跨越的时空范畴很大,从而使得人类对水的认识实践不可避免地时有差错。可喜的是人类善于反思,从挫折中取得经验教训,不停地调整改进对策措施,从而把水科学技术不断地推向前进。在水文化艺术领域,也时有唯心与唯物思想的对峙与交锋。也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纠正与澄清。
纵观古今,人类为改进自身生存条件在改造自然方面(治水是主要方面之一)虽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代价,但也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思维规律来看,这正反应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在不断加深。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对实践的不断的总结归纳,这才再一次地提高了认识。
系统思想告诉我们,应当从所面对的系统出发,用全面的、动态的和有联系的思维方法去观察、思考、分析处理所界定的系统组成结构、系统环境、周边联系、明确系统输入与输出、预测系统发展各种可能后果等一系列的问题。诸如自古就有的治水堵导之争,如果脱离具体的时空环境去研究这个问题,就无法得出孰优孰劣,正确与错误的结论。古代传说中的大禹同其父鲧在治水方略上的堵导之争和现代任何一处的筑坝或疏导方案比较,其深度与广度已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究竟何时何地该堵该导,堵多高,导多少,都必须放到一个具体的时空环境中,采用系统方法去论证,才能得出一个较优的答案(因为客观世界不存在绝对的优与劣,正确或错误的答案)。又如水土流失问题,早已被先辈专家们所认识。但是为制止水土流失,具体贯彻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若从思想方法上去检讨,不能不说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入到具体时空环境中去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去解决有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不太理解水土保持工作的深远意义和作用的情况下,又不顾及当时的环境与条件,人们势必受眼前利益所驱使,避重就轻、舍远就近、束之高阁,不予努力实施。再如20世纪50~70年代围湖造田要冒很大风险,投入巨大的劳力,但人们迫于解决当时眼前吃饭的问题,还是要组织群众去围垦。开始得大于失,有利可图;后来由于缺乏全面的规划,不问时空环境,到处围垦,发展结果便出现得不偿失,此时人们才意识到在一些地方还是要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为上策。还再如开采地下水也是某些地域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而寻求满足当地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一种办法,可是由于缺乏统一布局和适度抽取的安排,各自为之,无节制的提取,最终暴露出地面沉降,成本增加,水源枯竭等严重后果。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不能这样继续开采下去,转而想到从远处引调地表水解决问题……(www.xing528.com)
所有上述这些问题的发生、存在与解决,应当说都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时,对人与自然时空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在不断加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处理方式方法在不断地获得调整改进,是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经途径。过去是这样,今后也会是这样。人类在改造自然,治理水患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曲折和错误。当前,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措施以及南方河流几乎遍地开花的筑坝拦水发电工程措施,在民营资本以10年左右的短期赚钱为目的指导思想下,很难绝对地说不会出现新问题。黄河三门峡水库发生的泥沙淤积而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就是人类治水实践不成功的前车之鉴。今日的长江三峡水库建设考虑更加周到,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更多,但仍不能保证100年后不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新问题。江河寿命(指江河形成起始至今时间)以百万年计,个体人的寿命只有几十年,以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来预测以百万年计的江河运动全部规律是有很大困难的。只要能实事求是地承认这种无法克服的不相称关系,谨慎地、客观地和科学地针对具体时空环境分析论证每一次治水实践,就有可能把错误和损失降低到人类可以承受的地步。所以,治水用水过程中出了一些问题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人对自然、人对水的态度不友好所致。今日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问题也不能抽象地归结于端正了治水理念结果。若用今日系统思想方法来分析考察,过去人们在治水中的弯路、失误和损失,也可以归之于未能因时因地全面的、恰当地权衡得失,妥善地处理好人们所面对的每一个用水、治水与管水问题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