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汤剂
(一)汤剂的含义与特点
汤剂是指中药饮片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亦称为煎剂。
汤剂是我国最早使用的剂型之一。汤剂的主要特点:属于液体制剂,吸收快,起效迅速;制法简单;灵活性强,可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随症加减,临时调配。汤剂也有缺点,如临用时煎煮,保存时间短,易发霉变质,不宜大量制备;服用量大,味苦;服用和携带不便,口服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对儿童而言。
(二)汤剂的分类
按制法不同可分为四类:
1.煮剂 是指将饮片加水煎煮一定时间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
2.煎剂 是指将药材的水煎液再经过适当的浓缩所制得的液体制剂。与煮剂相比,加热时间延长,药液浓度增高,体积缩小。
3.沸水泡药 又称为“饮”,是指将药材经沸水浸泡后去渣而得到的液体制剂。
4.煮散 是指将药材的粗颗粒与水共煮,再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制剂。
一般来说,质地坚硬的根、根茎、果实、矿物类等药材,可粉碎成直径2~4 mm的颗粒;质地疏松的花、叶、草等可粉碎的粗些;含淀粉、黏液质多的药材,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白及等不可粉碎得过细,否则在煎煮时易糊化或焦化,不利于浸提和分离药渣。
(三)汤剂的制备方法
1.煎器的选择
(1)传统多用砂锅、陶器,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传热均匀缓和、保温;
(2)玻璃、搪瓷煎器也可使用,它们的化学性质也较稳定;
(3)金属煎器坚固耐用,不锈钢煎器抗酸、抗碱性能好,在大型生产中应用较多。
但铁、铜、镀锡器具不宜煎药用,铁器煎煮的药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铁离子,可与药液中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如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汤剂颜色加深;铜煎器煎出的药液中含有微量的铜离子,镀锡锅的煎出液中含有微量的锡离子,这些中有些能与药材中某些成分起反应,有些能催化药液中某些成分的氧化,影响汤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铝锅煎出的药液从外观、味觉及金属离子分析结果看都较稳定,仅在药液pH为1~2或10时,煎液中可检出铝离子,鉴于汤剂多为复方煎剂,药液pH一般为4~5,故可根据情况选用。
2.汤剂的制备 汤剂按煎煮法制备,制备工艺流程一般为:备料→药材的浸泡→煎煮→去渣取汁→汤剂。
(1)原辅料的准备:根据处方要求将所需药材配齐,准确称量。可以选择饮用水作为煎煮溶剂,有条件的话最好使用纯化水。
(2)药材的浸泡:药材煎煮前需要用冷水浸泡半小时,使其吸水充分,组织膨胀,有效成分便于煎出。如浸泡不充分,煮沸后会使药材表面淀粉糊化,蛋白质凝固,药材内部的有效成分不能溶出。质地疏松的药材浸泡20~30 min,质地坚硬的药材浸泡60 min左右。
(3)煎煮:煎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煎煮用水量、煎煮火候、煎煮时间和次数、入药次序等几个方面。煎药用水量既要保证药用成分浸出完全,又要避免成品服用量过大,传统经验是将饮片放入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面3~5 cm为度,第二煎可超过药面1~2cm。煎药时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改成文火保持微沸状态,既可减少水分的挥发,防止煎干、焦煳,又有利于药材中成分的煎出。
煎药时间根据药物气味质地不同,一般有三种情况:①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 min,第二煎15~25 min;②解表、行气及质地疏松、气味芳香的药物,第一煎10~15 min,第二煎10~15 min;③滋补及质地坚硬的药物,第一煎40~60 min,第二煎30~45 min,还可以煎第三次。每次煎煮至规定时间后,应趁热及时用纱布滤出药液,以免一些成分因冷析而丢失。
处方中某些不宜或不能同时入煎的药料,应进行特殊处理,常见药物特殊处理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先煎。对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材以及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等应先单独煎煮一定时间,然后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先煎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的毒性;②后下。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薄荷、砂仁等以及不宜久煎的如杏仁、大黄等应在汤剂煎好前5~15 min时加入,后下的目的是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和有效成分的降解;③包煎。粉末类药材如松花粉、蒲黄,含黏液质较多的如车前子,细小种子类如苏子、菟丝子等,以及附有绒毛的药材如旋覆花等均应用布包扎后再与其他药物共同煎煮;④烊化。对于胶类或糖类,宜加适量水或直接投入煎好的汤液中加热溶化后服用;⑤另煎。一些贵重的饮片类药材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羚羊角等应单独煎煮,再与其他药材煎液混合后服用;⑥一些难溶于水的粉末状贵重药材如牛黄粉、三七粉、麝香粉等,宜将药粉加入汤剂混匀后服用;⑦生汁兑入。对于鲜药材汁,如梨汁、姜汁、生藕汁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4)去渣取汁:汤剂煎煮至规定时间后,应趁热及时分离,弃去药渣,合并煎液,静置后,取上清液服用。一般头煎取200 mL左右,二煎取100 mL左右,儿童酌减。煎液分两次或三次服用。
(四)汤剂的质量要求
汤剂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其性状进行评价。汤剂应无焦煳气味,并应有处方中药物的特殊气味。汤液中的药物应分散均匀,无残渣、沉淀和结块,以保证服药量的准确。但通过外观来控制汤剂的质量只是控制了一个环节,要全面控制汤剂的质量必须从多个环节入手,如饮片的质量、正确的煎煮方法等。
(五)汤剂举例
香苏散(煮散)
【制法】以上药物共为粗粉,每次取10 g,分别用100 mL水煎煮两次,每次煎煮5~10 min,去渣,合并煎液,即得。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理气和中。用于外感伤寒,内有气滞,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用法与用量】趁热顿服。
二、合剂(口服液)
(一)合剂的含义与特点
合剂是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单剂量灌装者也可称“口服液”。合剂是在汤剂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与汤剂一样可发挥制剂的综合疗效,易吸收,奏效迅速,并且能大量生产,可省去汤剂临时煎服的麻烦,贮存时间长,服用量小,使用方便。缺点是不能随症加减,因此不能完全代替汤剂,成品生产和贮存不当时易产生沉淀和霉变。
(二)合剂的制备方法
合剂多用煎煮法制备,也可以根据成分的性质,用其他方法提取,制备工艺流程一般为:备料→浸提→精制→浓缩→分装→灭菌→成品。
按处方称取炮制合格的饮片,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浸提,一般采用煎煮法提取两次,每次煎煮1~2h,过滤合并煎液,滤液静置,沉降后过滤。若处方中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可用“双提法”,先提取挥发性成分另器保存,再与余药共同煎煮;亦可根据药用成分的特性,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或其他溶剂,用渗漉法、回流法等进行浸出。合剂和口服液大多用水提醇沉法净化处理,所得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分装于灭菌瓶中密闭,灭菌。
合剂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防腐剂、矫味剂等,防腐剂的用量必须在国家规定限度内;若加蔗糖,除另有规定外,含蔗糖量一般不高于20%(g/mL)。如加入其他附加剂,其品种与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影响成品的稳定性,并应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必要时可加入适量的乙醇。
合剂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除另有规定外,合剂应澄清。在贮存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异物、变色、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三)合剂的质量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合剂应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1.装量 单剂量灌装的合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取供试品5支,将内容物分别倒入经标化的量入式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每支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少于标示装量的不得多于1支,并不得少于标示装量的95%。多剂量灌装的合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检查,应符合规定。
2.微生物限度 除另有规定外,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应符合规定。
(四)合剂举例
小青龙合剂
【处方】麻黄125 g;桂枝125 g;白芍125 g;干姜125 g;细辛62 g;炙甘草125 g;法半夏188 g;五味子125 g
【制法】以上八味,细辛、桂枝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炙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h,第二次1.5 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 mL。法半夏、干姜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 h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 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细辛和桂枝的挥发油,搅匀,即得。
【功能与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三、煎膏剂(膏滋)
(一)煎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煎膏剂是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也称为膏滋。煎膏剂以滋补为主,兼有缓慢的治疗作用,具有浓度高,体积小,口感好,服用方便,稳定性好等优点。中医临床上常将止咳、活血通经、滋补性以及抗衰老方剂制成煎膏剂应用,多用于慢性疾病或体质虚弱患者的治疗,也适于小儿用药。但由于煎膏剂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加热浓缩,故凡受热易变质及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中药材不宜制成煎膏剂。
(二)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煎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为:备料→煎煮→浓缩→清膏→加炼糖或炼蜜收膏→成品。
1.糖的选择 制备煎膏剂可以采用冰糖、白糖、红糖、饴糖等,除另有规定外,应使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蔗糖。糖或蜂蜜加入前须经过炼制,炼制糖的目的是使糖的结晶熔化,除去杂质和部分水分,杀死微生物,并使糖发生部分转化,避免煎膏剂贮存过程中产生“返砂”现象。
【拓展阅读】
煎膏剂返砂现象
有些煎膏剂贮藏一段时候后,会有糖的结晶析出,称为“返砂”。返砂的原因与煎膏剂所含总糖量和转化糖的量有关。当总糖量超过单糖浆的浓度,出现过饱和时,就容易析出结晶,一般总糖量控制在85%以下为宜。蔗糖在酸性环境下加热时会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称为转化糖,研究表明,转化率在40%~50%时不容易发生返砂现象。(www.xing528.com)
2.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饮片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煎煮,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清膏。清膏按规定量加入炼蜜或糖(或转化糖)收膏。除另有规定外,加炼蜜或糖(或转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与气候有关。一般冬季稍稀,夏季宜稠,相对密度在1.4左右。如须加入药粉,应粉碎成细粉,待煎膏剂冷却后加入,搅拌混匀。包装容器应为洗净干燥灭菌的大口容器,待煎膏充分冷却后再分装。
除另有规定外,煎膏剂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
(三)煎膏剂的质量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煎膏剂应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1.相对密度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适量,加水约2倍,精密称定,混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对密度测定法(通则0601)测定,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有关规定。凡加饮片细粉的煎膏剂,不检查相对密度。
2.不溶物 取供试品5g,加热水200 mL,搅拌使溶化,放置3 min后观察,不得有焦屑等异物。加饮片细粉的煎膏剂,应在未加入细粉前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加入细粉。加入药粉后不再检查不溶物。
3.装量 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检查,应符合规定。
4.微生物限度 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应符合规定。
(四)煎膏剂举例
益母草膏
【处方】益母草;红糖
【制法】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1.25(80℃)的清膏。每100 g清膏加红糖200 g,加热融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月经量少、淋漓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①因为煎煮时间长,如采用非密闭容器煎煮,须注意及时补充沸水,以免烧干;②浓缩后期,应将火力调小,并不断搅拌浓缩液,防止煳底;③红糖是未经精制的粗糖,含有较多杂质,需要经过炼制处理后加入;④收膏程度与季节有关,夏天宜老,冬天宜嫩;⑤煎膏剂应放冷后再分装,防止蒸汽在容器内凝结成水,导致霉变。
四、酒剂与酊剂
(一)酒剂与酊剂的含义与特点
1.酒剂的含义与特点 酒剂又称药酒,是指饮片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多供内服,少数外用,也有内外兼用者。内服酒剂可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用于矫味或着色。酒剂具有祛风活血、止痛散瘀的功能。酒剂吸收迅速、剂量较小、组方灵活、制备简单、易于保存。但小儿、孕妇、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酒剂。
2.酊剂的含义与特点 酊剂是指将原料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供口服或外用。酊剂一般不加矫味剂和着色剂。除另有规定外,每100 mL相当于原饮片20 g。含有毒、剧药品的中药酊剂,每100 mL应相当于原饮片10g;其有效成分明确者,应根据其半成品的含量加以调整,使符合各酊剂项下的规定。酊剂是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对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杂质较少,药用成分含量高,剂量小,且不易霉变。但因乙醇本身有一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二)酒剂与酊剂的制备方法
1.酒剂的制备 酒剂制备工艺流程为:备料→粉碎→浸出→静置→过滤→分装→成品。
酒剂可采用浸渍法、渗漉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备。所用蒸馏酒的浓度和用量、浸渍温度和时间、渗漉速度,均应符合各品种制法项下的要求。生产酒剂所用的饮片,一般应适当粉碎,生产内服酒剂应以谷类酒为原料。配制后的酒剂须静置澄清,滤过后分装于洁净的容器中。在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除另有规定外,酒剂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
2.酊剂的制备 酊剂可用溶解、稀释、浸渍或渗漉等法制备。
溶解法或稀释法取原料药物的粉末或流浸膏,加规定浓度的乙醇适量,溶解或稀释,静置,必要时滤过,即得。
浸渍法取适当粉碎的饮片,置有盖容器中,加入溶剂适量,密盖,搅拌或振摇,浸渍3~5日或规定的时间,倾取上清液,再加入溶剂适量,依法浸渍至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合并浸出液,加溶剂至规定量后,静置,滤过,即得。
渗漉法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流浸膏剂项下的方法(通则0189),用溶剂适量渗漉,至流出液达到规定量后,静置,滤过,即得。
除另有规定外,酊剂应澄清,久置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酊剂应遮光,密封,置阴凉处贮存。
表15-2 酒剂与酊剂的比较
(三)酒剂与酊剂举例
舒筋活络酒
【处方】木瓜45 g;桑寄生75 g;玉竹240 g;续断30 g;川牛膝90 g;当归45 g;川芎60 g;红花45 g;羌活30g;防风60 g;白术90 g;蚕沙60 g;红曲180 g;甘草30 g;独活30 g
【制法】以上15味,除红曲外,其余木瓜等14味粉碎成粗粉,然后加入红曲;另取红糖555 g,溶解于白酒11 100 g中,用红糖酒作溶剂,浸渍48 h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静置,滤过,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微甜,略苦。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养阴生津。用于风湿阻络,血脉淤阻兼有阴虚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四肢麻木。
颠茄酊
【处方】颠茄草1000 g
【制法】取颠茄草粗粉,照颠茄浸膏的“制法”项下制得稠膏,测定生物碱的含量后,加85%乙醇适量,并用水稀释,使含生物碱和乙醇量均符合规定,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红色或棕绿色的液体;气微臭。
【适应证】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肾、胆绞痛等。
五、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一)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流浸膏剂、浸膏剂是指饮片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 mL相当于原饮片1g;浸膏剂分为稠膏和干膏两种,每1g相当于原饮片或天然药物2~5g。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只有少数品种可直接供临床应用,而绝大多数品种是作为配制其他制剂的原料。流浸膏剂一般多用于配制合剂、酊剂、糖浆剂等液体制剂。如甘草流浸膏剂用于调配杏仁止咳糖浆;浸膏剂多用于配制散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流浸膏剂为液体制剂,久置若产生沉淀时,在乙醇和有效成分含量符合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情况下,可滤过除去沉淀。浸膏剂为半固体或固体制剂,若浸膏剂的含水量在15%~20%,具有黏性呈膏状半固体时称为稠浸膏;若浸膏剂的含水量约为5%,呈干燥块或粉末状固体时则称为干浸膏。稠浸膏可用甘油、液状葡萄糖调整含量,而干浸膏可用淀粉、乳糖、蔗糖、氧化镁、磷酸钙、药材细粉等调整含量。
(二)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制备方法
1.流浸膏剂的制备 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用渗漉法制备,也可用浸膏剂稀释制成,其制备工艺流程一般为:备料→浸渍→渗漉→浓缩→调整浓度→成品。
根据饮片的性质可选用圆柱形或圆锥形的渗漉器。饮片须适当粉碎后,加规定的溶剂均匀湿润,密闭放置一定时间,再装入渗漉器内。装筒时应均匀,松紧一致,加入溶剂时应尽量排除饮片间隙中的空气,溶剂应高出药面,浸渍适当时间后进行渗漉。渗漉速度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收集85%饮片量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续漉液经低温浓缩后与初漉液合并,调整至规定量,静置,取上清液分装。
如果浸出溶剂为水,且有效成分对热稳定者,可不收集初漉液,将全部漉液浓缩后,加适量乙醇作防腐剂。
2.浸膏剂的制备 煎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备料→浸出→浓缩→干燥→调整浓度→成品。浸膏剂可用煎煮法、回流法或渗漉法制备,全部提取液应低温浓缩至稠膏状,加稀释剂或继续浓缩至规定的量。
(三)流浸膏剂与浸膏剂举例
大黄流浸膏
【制法】取大黄(最粗粉)1000 g,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 h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850 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渗漉液色淡为止,收集续漉液,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匀,用60%乙醇稀释至1000 mL,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液体;味苦而涩。
益母草干浸膏
【制法】取益母草,切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h,滤过,滤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减压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疏松固体,气微,味苦、涩,易吸潮。
【岗位对接】
本模块内容主要对接的是中药生产企业或中医院制剂中心中药提取、浓缩、干燥岗位和中药液体制剂生产岗位。从事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提取、浓缩、干燥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掌握中药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浸膏剂和流浸膏剂等常用浸出制剂的含义、特点、制备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具备按照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能力,并能对生产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