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方法优化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方法优化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构要尽量简化,减少层次,从严控制管理层和操作层,做到人员精干、工作高效。4)面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原则。技术标准是判别工序质量和施工质量的基础。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方法优化

(一)现场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工作

1.现场施工组织

(1)施工现场机构设置的原则: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构,应是企业临时性的基层施工管理机构,通常是每一个单位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组成一个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原则。

1)高效、精干,管理跨度和管理分层统一的原则。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构要尽量简化,减少层次,从严控制管理层和操作层,做到人员精干、工作高效。

施工现场管理机构规模的大小,人员编制是否合理,是由工程项目大小确定管理跨度来决定的,对于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应当适当划分管理层次,使每一个层次的管理跨度便于各级实行有效的管理。

2)责、权一致的原则。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机构要因事设岗,按岗位定责、定人,并根据责任授权,责权应当一致,充分调动各个岗位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3)统一指挥的原则。保证统一指挥,具体体现在命令一致,防止命令多元化。强调以施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统一指挥和命令一元化是项目管理成功的保证。

4)协调原则。在建立组织机构时,必须考虑协调这一组织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各部门、各工种的目标与总目标协调,以及它们之间在职责上和行动上相互协作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系统。

5)弹性原则。所谓弹性,指所建立的组织机构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发展,并使组织机构与外界相对平衡。因此,随工程项目规模、复杂性、地点等因素的变化,组织机构中的管理人员随之流动增减。

(2)施工项目经理部设置的基本原则。

1)与企业设计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相适应的原则。施工项目组织结构形式与企业对施工项目的管理方式有关,还与企业对施工项目经理部授权有关。

2)与工程项目规模、复杂程度和专业特点相适应的原则。不同的工程规模对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要求不同。例如:大、中型工程项目的施工项目经理部要求设置职能部门,而小型工程项目经理部一般只需要设置职能人员即可。

3)具有弹性的、一次性现场施工的原则。施工现场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和作业队伍则根据施工的需要,能进能出,保持充分的弹性,进行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

4)面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原则。施工项目经理部是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职能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必须面向施工现场,满足施工现场的计划与调度、技术与质量、成本与核算、物质与劳务、安全与文明施工的需要。

(3)施工项目经理部的职能部门(人员)的设置根据施工项目经理部的设置原则,施工项目经理部必须面向施工现场,组织机构的层次要少,人员要精干得力,提倡一岗多职,一般可设五部一室。

1)经营部主要负责预算报价、承包合同成本核算、工程结算、市场调研、订货合同、劳力调配、经济分析等。

2)工程部负责生产调度、质量管理与检验评定、进度管理、工程量审核、安全与现场文明施工等。

3)技术部。负责图纸审查,施工方案、工艺编制,工序、工种技术交底,现场技术处理,试验、检测、计量管理,施工技术资料和档案,现场轴线、标高测量,变更设计与洽商等。

4)物质部。负责材料询价、采购管理,工具料架管理,材料成本管理和进场验收管理等。

5)财务部。负责会计、合同支付,劳动工资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等。

6)综合办公室。负责人事管理秘书公共关系处理、消防、卫生、后勤、保卫等。

2.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制度

施工项目经理部组建以后,作为组织建设内容之一的管理制度应立即着手建立。从施工项目经理部的角度来看,除企业对施工项目管理已有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外,施工项目经理部对施工现场管理还应颁布以下管理办法:

(1)施工现场管理实施办法。

(2)工程质量管理实施办法。

(3)工程技术管理实施办法。

(4)施工计划编制与实施办法。

(5)材料节约实施办法。

(6)现场安全管理办法。

(7)现场场容管理办法。

(8)施工现场材料、机具管理办法。

(9)施工现场治安保卫、消防管理办法。

(10)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培训教育管理办法。

3.建立质量责任制(www.xing528.com)

施工现场质量责任制是与现场施工目标管理有关的管理制度。就是把有关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明确规定现场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力,要求在施工现场的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做到人尽其责,保证本岗位不将不合格产品流向下一道工序,对自己参与的工序和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到底。

4.贯彻标准化

施工中各类标准是现场进行施工与管理活动的依据。现场质量管理执行的标准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技术标准,即对技术活动中的施工对象、施工条件、施工方法等制定的有关技术准则。如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是判别工序质量和施工质量的基础。另一类是管理标准,包括经营管理工作的系列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它是检验工作质量的基础。

施工现场标准化内容如下:

(1)管理方法标准化:主要包括管理层次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管理工具标准化。

(2)工作程序标准化:主要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作业工序标准化、办事程序标准化等。

(3)时间系列标准化:主要是指各部门、各岗位都应当有具体工作内容的工作用时。

(4)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是指安全管理制度、组织机构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5)行为动作标准化:主要包括作业测定技术,施工中作业联络语言信号等。

(6)标准基准规范化:包括各种作业标准体系,施工验收、企业标准,操作标准等。

(7)礼仪环境标准化包括环境标准(道路规划、料具堆放、生活卫生)、社交接待标准、会议标准、礼仪标准和精神文明标准等。

(8)服装、标志标准化包括职工形象(着装、身份)和装备标志(施工现场、道路、仓库、加工场、设备等均应有明显的标牌、警示牌的标准)。

5.做好计量工作

计量工作是确保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做好计量工作首先要保证计量器具及仪表设备的正确和合理使用,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操作水平;其次要确保计量器具及仪表按国家规定的检定规程进行检定,保证量具仪器性能良好;再次还应力争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实现检测手段现代化。

6.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

从施工过程中收集原始记录及基本数据,如设计变更记录、隐蔽工程记录、施工操作记录等,这些信息能够充分反映工程的质量,从而为提高质量提供依据。

(二)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对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的审核,是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主要手段。

(三)建立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监控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施工现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对需要特别加强监控的部位和工序,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使该部位和工序处于被控制的状态。

(四)坚持质量检查的“三检”制度

1.自检

要保证工程质量,这一工作程序是不可缺少的。操作人员对自己已完成的施工工序要随时进行自检,每日完工后,要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在班组内进行自检,及时消除异常因素,认真把好自检关。

2.互检

是同组操作人员之间或各组之间对所完成的工序或分项工程进行相互检验。通过互检,可以交流经验、找出差距,采取措施纠正不足,达到相互督促、共同提高的目的。

3.专检

是指专职质量检验人员对已完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验。虽然每道工序在前面都已进行了自检和互检,但是,具体操作人员由于专业分工不同,对上、下各工序以及整个工程的要求不一定完全了解。因此,可能会出现处理不当或漏检的现象。而专检人员既可以从局部也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检验认证。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以专职人员为主,生产过程各工序的检验则以施工现场工人自检、互检为主,专职人员巡回抽检为辅。成品的质量必须进行终检认证。

(五)质量控制常用方法

(1)采用PDCA循环工作法控制:即计划P(Plan);实施D(Do);检查C(Check);处理A(Action)。

PDCA循环工作法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

PDCA循环是不断进行的,每循环一次上升一级,解决一定的问题,如此不断进行,像爬楼梯一样,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2)采用图表法控制:图表即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常成为“两图一表”,在现场施工中应用较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