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生长属一级相变过程,因此结晶过程也同其他相变过程一样,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
1.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结晶为什么必须在过冷的条件下进行,这是由热力学条件所决定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物质系统总是自发地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低的状态转变。也就是说,只有伴随着自由能降低的过程才能自发地进行,或者说,只有当新相的自由能低于旧相自由能时,旧相才能自发地转变为新相。
自由能G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H——热焓;
T——绝对温度;
S——熵。
在可逆过程中有下式:
式中,Q为环境与体系间的热量交换值。
由式(3-21)可以写出:
等压条件下dH=dQ,于是得出:
将式(3-23)积分得某一温度时系统的自由能为
式中,G0为绝对零度时的自由能,相当于绝对零度时的内能U0,由于dQ=cpdT,故式(3-22)可表示为
式中,cp为定压比热。将式(3-25)代入式(3-24),可得:
式(3-25)和式(3-26)表明,由于体系的熵恒为正值,且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自由能却随熵的增加而降低。将自由能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绘成曲线,如图3-24所示。
(www.xing528.com)
图3-24 固液系统的GT关系图
从图中看出,液相与固相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各不相同。这是由于液相的比热比固相比热大。因此,液相自由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速率比固相的要大,也就是说液相曲线比固相曲线有更大的斜率。同时,在绝对零度时固相的内能比液相的内能要小。因此,固相曲线的上起点位置较低。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液相与固相的自由能与温度的变化曲线必然在某一温度下相交,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便是该材料的熔点Tm,,此时GL=GS,ΔG=0。液相与固相共存,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态,交点对应的温度Tm即为理论结晶温度。因此,当温度低于Tm时,固相自由能低于液相自由能,则液相会自发地转变为固相。这就是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在温度低于Tm条件下,有GL>GS,其差值为
若近似地假定液相、固相的密度相同,并令H、S分别为单位体积物质的热焓及熵,则ΔG即为单位体积物质固相与液相自由能的差值,记为ΔGV。只有ΔGV为负值时,固相才是稳定相。我们称负值的ΔGV是结晶驱动力。
由式(3-27)可以导出,当温度T=Tm时,则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TmΔS=ΔQ=-Lm。假定在熔点温度Tm以下,液相、固相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速率相差不大,可近似地认为,当体系过冷到某一温度进行相转变时,有
Lm为溶化潜热,代入式(3-27),并由ΔGV代替ΔG,于是:
式(3-28)说明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液相只有在过冷度ΔT>0的条件下,才能保证其自由能差ΔGV<0,而过冷度ΔT越大,则自由能差ΔGV值也就越大,结晶驱动力也就越大。这就从热力学条件出发,进一步说明了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2.结晶的结构条件
结晶是晶核形成与长大的过程。那么,晶核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和液相结构有关的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液相结构的一些特征。
液体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它更像固体,特别是在接近熔点时的情况更是如此。例如,通过对液态金属的X射线衍射研究可知,液态金属具有与固态金属相似的结构,在配位数及原子间距等方面相差无几,如表3-3所示。
表3-3 液态与固态金属X射线衍射结果比较
进一步研究认为,液态的结构从长程(整体)来说,原子排列是不规则的,而在短程(局部)范围内存在着接近于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如图3-25所示。这种微小的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称为短程规则排列。
图3-25 金属结构示意图
(a)液态;(b)固态
晶核是由溶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的。由于这些粒子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快速运动着,所以又可以把这些粒子叫做运动单元,即使是在新相与旧相处于平衡的状态下,对于极微小的任一空间的任一瞬间而言,各运动单元的位置、速度、能量等也都在迅速地变化着。但就宏观而论,由于这种波动太快也太小,以致于我们测量到的物理量只是它们的时均值。这种波动就是通常所说的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正如晶格理论指出的那样,在接近熔点的液体中,由于结构起伏(也称为相起伏)的存在,才使一个运动单元有可能进入另外一个运动单元的力场中,从而结合在一起,构成短程规则排列,这种短程规则排列就成为新相的生成基元团,虽然有的基元团又很快“解体”了,但它们确实能结合在一起。这些大小不同、存在时间很短、时聚时散的基元团具有和晶体固相相似的结构。在这些基元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自由空间”,或者是模糊的边界。基元团实际上就是结晶过程的晶胚。由此可知,结构起伏是液体结构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产生晶核的基础。综上,过冷是结晶的基本条件,因为只有过冷才能造成固相自由能低于液相自由能的条件;也只有过冷才能使液相中短程规则排列结构成为晶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