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回归

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回归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无论有多大的变化,中国的服饰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传统。也许在现今中国寻找民族认同、实现文化自觉的时代大背景下,找寻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民族特色,凸显中国元素,穿出中国人的时尚风格,表达中国人的审美要求,才是当下中国服饰的话语诉求,也是当下国人的心理需求。IPO路演,是指证券发行商在发行前针对可能的投资者进行的巡回推介活动。

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回归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大众传播的日益增强,使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不断缩小。随着世界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人会在他们熟悉的种族与文化中寻求庇护。作为文化体系下的一部分,服饰文化同样根植于每个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之中,这一点在人类服饰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

中国是一个“衣冠王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服饰风尚发生过很多次变化:夏商周时期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华夏传统服饰,春秋时期深衣的流行与胡服的借鉴,汉代传统冠服制的确立,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服饰并存不悖,隋唐时期服饰制度上承下启,宋代理学思想让服装趋于保守,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采用汉人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明代服饰沿袭唐宋元服制,清代满式服饰和之后外来的西洋服饰对近代服饰有较大影响。可见,服饰风尚会随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相应发生着改变。但无论有多大的变化,中国的服饰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传统。

近代社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中国成为潮流观念,处于文化劣势的中国在学习、借鉴、模仿中渐行渐远,在服饰潮流上越来越“西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服饰的选择上又走进苏式西化。曾几何时,中国服饰的西式理想反映出的是时人的心态和社会环境,作为近代“新文化”的一部分,那一时代的服饰被永远地记入了史册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让中国渐次走入现代化。服饰风尚被作为一种新概念,在商业氛围的裹挟下逐步让现代中国人接受下来。时装工业的发达,消费产业的扩大,时尚在大众传媒的助推下成为俊男靓女们趋之若鹜的东西。在短暂的欣喜后,人们很快发现了服饰消费中的种种缺陷和弊端,炫耀财富,迷恋名牌,中国的服饰文化感到了无所适从的悲哀。百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自我否定,已经习惯了向西方寻求答案,但当人们开始欣喜于经济上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时,转身发现我们在文化上很难与世界强国比肩,在自我服饰文化上也根本没有独立话语的表述能力。

现代的时尚其实脱离不开传统的影响,流行的短暂性容易让人误读时尚的昙花一现,真正的时尚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时尚中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它是由于历史的不断沉淀而流传下来的。

当下,一些人在传统文化热潮渐渐兴起的背景下,开始推崇一种“新时尚”,褒衣博带的汉服、典雅大方的唐装、花样风情的旗袍,以及蕴含着难以割舍的国人情怀的中山装,这些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服饰重新走入公众视野。这些风韵独到的“中国化时装”开始在世界时装舞台上流行开来。它们中国味十足,但是很难说清其来自于中国的具体哪个朝代。从整体上看,中国疆土广大,各地的风俗不同,衣着习惯也各异,所以中国的古代服饰基本上是多民族服饰特征相融合的产物,历经千年风雨,不断地继承、创新、发展、完善而形成。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于《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想象的共同体”概念。安德森对“民族”做了这样的界定:“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4]这种“想象”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把想象当成一种社会过程,贯穿于民族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始终。决定这种想象成为可能的因素有二:文化根源和民族意识。

中国传统服饰几千年的发展变化中,虽几经发展变化并一度缺失,而今回归国人视野,是有怎样的心理需求?个体得以建构起一种新的身份,取决于共同体成员以相似的文化品位为纽带的相互认同。在这一身份建构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似的行为来确认自身的存在和意义,是另一种形式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实现。(www.xing528.com)

也许在现今中国寻找民族认同、实现文化自觉的时代大背景下,找寻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民族特色,凸显中国元素,穿出中国人的时尚风格,表达中国人的审美要求,才是当下中国服饰的话语诉求,也是当下国人的心理需求。

【注释】

[1]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译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路演,源自于英文Road Show,是国际上通用证券发行推广方式。IPO路演,是指证券发行商在发行前针对可能的投资者进行的巡回推介活动。

[2]张贤亮:《青春期》,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115页。

[3]〔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4页。

[4]〔美〕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