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蓝蚂蚁变成红裙子:一个有趣的变革故事

从蓝蚂蚁变成红裙子:一个有趣的变革故事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5年,法国记者罗伯特·吉兰写了一本书,名叫《蓝蚂蚁——红旗下的六亿中国人》(The Blue Ants:600 Million Chinese Under the Red Flag):“中国不管走到哪里,人们都穿着蓝布衣服。我在到中国之前,就知道了;我从报纸书籍上读过这些报道。‘从中国回来’的人也说过。但那些旅行者和记者们忘了提到一个事实——这种景象会令人发疯!“实际上,任何描述都无法再现事

从蓝蚂蚁变成红裙子:一个有趣的变革故事

1955年,法国记者罗伯特·吉兰写了一本书,名叫《蓝蚂蚁——红旗下的六亿中国人》(The Blue Ants:600 Million Chinese Under the Red Flag):

“中国不管走到哪里,人们都穿着蓝布衣服。我在到中国之前,就知道了;我从报纸书籍上读过这些报道。‘从中国回来’的人也说过。但那些旅行者和记者们忘了提到一个事实——这种景象会令人发疯!

“实际上,任何描述都无法再现事实,哪怕只是事实的一个片断:6亿中国人都穿着同样的制服。初看上去令人震惊。这些制服样式简单,也比较新,给人的第一印象倒并不坏。清一色的宽大的蓝上衣,政治委员式或者叫‘斯大林式’,像军服一样竖起的领口一直扣到脖子上,上衣口袋都挂着一支墨水笔;裤子也是蓝布的,还有软塌塌的蓝帽子,每个人都一样。姑娘也穿着长裤,绝大多数跟男人穿得一模一样,只是留着下垂的长发或扎着农民式的辫子,不用口红也不化妆。永远是同一种色彩样式的服装,毫无变化地不断出现,让人很快就看得厌倦了,这种厌倦又生反感,多么可怕的单调的统一。……

“一座蚂蚁山,的确如此,他们已经变成了蚂蚁山——蚂蚁,蓝色的蚂蚁。这一比喻恰好能够表现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其中的意义,远比人们可以想到的要深远。”[1]

罗伯特·吉兰是个惯于用细节描述历史的法新社记者,“蓝蚂蚁”是他对当时的中国众多描述中的一个,因为切合了当时西方丑化中国的潮流,此后“蓝蚂蚁”成为当时西方对中国人的一个别称,这个比喻屡见于西方报刊。

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期美国《时代》(TIME)杂志,其封面文章为《蚂蚁之国》,讲的是改革开放前夜的中国故事。封面上密密麻麻排满了穿中山装和军装的中国人,看不出男女,色彩极为单调。这是西方人当时对中国的印象——这是一个着装朴素、毫无个性的地方。

图102 “蓝蚂蚁”

“一群蓝蚂蚁”,这是当时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蚂蚁”在于中国人数量之多,“蓝”则是中国人着装的统一颜色。30多年前,绿、蓝、黑、灰一直在中国人的服饰颜色上占据统治地位。谁要是穿颜色稍微鲜艳一点的服装,自己都不好意思出门。那时的服装不仅颜色单一,样式也很简单,款式稍微独特一点的衣服就会被看作“奇装异服”。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好看的衣服穿在身上,而是把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

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中,所有中国人,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穿着相近颜色、相近款式的衣服,看上去极为邋遢,因为裤管宽松、没有腰线、无式样之分,如同群居的“蚂蚁”一般,人与人之间毫无区别,每个人都灰头土脸,营营碌碌,为生计奔波。(www.xing528.com)

这种情况在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有所改变。封闭的大门被打开时,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内地,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中国人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银幕上的“红裙子”使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20世纪80年代初,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播出,第一次直接以时装为题材,记录了当时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电影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大丰棉纺厂一个来自乡下的女工阿香,听说上海的姑娘有比赛穿漂亮衣服的习惯,名为“斩衣”“斩裙”,于是便托卖服装的个体户买来漂亮的红绸裙穿在身上,以此抗拒女工们称她“乡下人”的讥笑。劳模陶星儿很喜欢这件红裙子,悄悄往自己身上比试。在同伴们的怂恿下,陶星儿终于鼓起勇气,穿着红裙子走进了公园的人群中……电影中,被时人当作行为榜样的劳动模范敢于穿上“袒胸露臂”的红裙子上街,而且还到各个服装店去“斩裙”,成为当时继《庐山恋》之后又一部引领时尚的电影作品。

图103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

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新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喇叭裤首先打破了无彩服装,牛仔装流行、西装重新崛起、运动服羊毛衫大行其道,使中国人尝到了服饰美给内心带来的甜蜜味道……

从“的确良”、绿军装到牛仔裤、喇叭裤、蝙蝠衫,再到吊带衫、黑丝袜、韩版衣服,从“穿暖”到“穿美”,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从“手工缝制”到“商场买衣”,从“渴望新衣”到“追求品牌”,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几十年来,人们的服装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如何打造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服装品牌、成为服装贸易强国,是中国服装界最关注的话题。

进入21世纪,衣着消费向“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追求时尚、新颖、独特成为年青一代购买衣物的普遍心理。“30年前满街一个款,30年后衣服穿绝版”,除体现个性外,还讲究“牌子”。某时尚杂志上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假如昨天才在米兰巴黎发布的一种时装品牌今天出现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万不要奇怪”。豪华、昂贵已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

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曾几何时,在那个整齐划一的年代,中国人在思想上超常一致,行动上喜欢随大流,表现在服饰上,就是毫无个性的“蓝蚂蚁”。“枪打出头鸟”,对爱“冒尖”“出头”的人予以严厉的惩罚。但现如今,富有个性、敢于表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肯定、敬慕和赞扬。时下,穿着入时、打扮时髦的男男女女在中国大街上随处可见。服装的时尚化不断加快,色彩和款式变得新潮、靓丽、时尚,一统天下的蓝黑灰在中国消失殆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