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意义的服装变革较大的有三次: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魏孝文帝拓跋宏全面推行服饰汉化,还有盛唐帝王观四面八方各民族服饰择优采取,为我所用。但这些改革,无不是在传统的范围内反传统,是在不根本触动服饰上的封建主义等级观念的原则下进行的某些改良。相比较而言,中山装的出现则是一次大的变革。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新的政权,传统冠冕服饰连同它森严的等级制度、礼仪规范也失去了法律的保护,还伴随着新社会制度的确立,出现了服制改革的呼声。孙中山的易服行动,是他反封建、倡民主的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中山装的创制、完善和普及,是中国服装史上最伟大的变革之一,它对后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衣服本身。
中山装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新式服装经典,是中国服装史上一个全新的里程碑。它虽然是由“博采西制”(孙中山语)开始建构的,但其灵魂、文化内涵则完全是中华民族的。
中山装在其诞生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其中蕴含的时代背景远远超出它的装扮形式。在20世纪前半叶复杂的政治风云影响下,中山装的革命意义远大于服饰的本身含义。新中国成立以后,陈旧的传统习惯势力被逐渐打破,表现在服装上就是破旧立新。身着中山装自然成为思想进步、信念坚定的标志,而且穿着者又多是政府官员或军队领导者,人们在中山装的光环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和理想。于是,一些民族资本家在公私合营之后也纷纷穿起中山装,以此表示告别过去,真正成为人民的一员。普通大众也从中山装里寻找一种认同感。抚今追昔,中山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曾经扮演过异乎寻常的角色,在中国人的生活里,中山装承载过至关重要的精神需求。
中山装表面看起来只是一种服装样式,但其基本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它是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的。(1)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2)门襟五粒纽扣是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3)衣袋上的四粒纽扣则含有人民拥有的四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4)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图101 中山装里的文化密码
中山装反映了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是流露东方文化的神韵,表现中国的传统思想;二是移植西方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民主革命时代特点。
中山装采用西式服装结构和剪裁方法,与明清代的服装形式没有相似的影子。然而中山装却非常完美地体现了中国民族传统性,没有人为地“施加”,它体现在精神里、风格上、气质中。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心态,西方强调竞争,东方追求和谐、中庸,而同样是西式结构的中山装却流露着东方的美感。
中山装是西式做法的新颖式样,它吸取了西方服装的技术和科学因素,但不是中国传统和西方形式的强行拼凑。孙中山先生从小生活在国外,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他对西服的穿着习惯和要求非常熟悉。他对中国封建服饰的改革,是对西方男子服装进行分析选择,从中国实际穿着需要出发,移植西方款式精心构思。
在西方作为政府要员或上流社会的绅士,出席重要的礼仪场合所穿用的正规礼服,一般都以重色的燕尾服或西服为主。民国初政府也曾制定过西服作为礼服的规定。由于西服的穿着要求规矩不适合中国的习惯,需要具备衬衫、领带、皮鞋等烦琐的配套服饰,同时,西服需用进口的高级毛呢,这些衣料价格昂贵,再加上人们对西方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以及租界洋人对人民造成的灾难,保持着心理上的憎恨与隔阂,因此西服并不适宜当时的中国。
孙中山先生没有采用西服,而是选择了西方的军服和已经西方化的日本学生服作为基本型。因为当时大部分留学生和民主革命志士惯穿学生服,出于人民对革命党的支持,感情上容易接受。另外从外形上来看,立领式的学生装、军装到后来定型的小翻领的中山装,保持方形的轮廓造型。宽窄适中的装袖,贴身适体,改变了传统中装宽松的结构形式;领以下等距排列的纽扣,顺垂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左右均衡,保持了穿着后的封闭、含蓄、庄重,实用稳妥,纵横有序,形成平衡的美感。虽然是西方的形式,但符合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对服饰偏重调和、内在,注重求美求全的审美心理。[2](www.xing528.com)
中山装是中国的,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曾为全国人民广泛认同和喜爱,被尊为“国服”,为民主、平等、自由的新服制取代“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封建旧服制,立下了不朽功勋。它不但在我国,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很大影响,被列为“影响世纪的十大服装”之一。
有人分析出中山装所蕴含的“五个性”②:
一是政治性。中山装体现了一种新旧政治社会体制的变革更替,这已经是最大的政治;中山装的许多重要部位,都有着丰富的政治内涵,它物化了三民主义、国之四维、五权分立。后来将中山装定为民国的法定国服,其政治意义就更为突出了。
二是革命性。中山装的诞生,是与辛亥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剪辫易服”的氛围下,中山装成为革命者的一个独特象征,穿着中山装成为拥护革命、与清朝封建主义决裂的一种标志。
三是开放性。中山装作为服装虽然是一种革命性的设计,但也继承了中国服装的一些传统元素。当然,它最大的特点还是开放性。首先,它颠覆了清朝时期的长袍马褂,吸取了西欧猎装和日本服装的元素,并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风格,又参照了西服平整、挺括、有衣兜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开明开放精神。
四是实用性。相对于长袍马褂,尤其是清朝的官服,中山装既显得经济,更方便行动。四个袋子并加上有纽扣的软袋的设计,既美观大方,又实用安全。尤其是上衣下面的两个“老虎袋”,可以随着袋内的物品多少涨缩,更令人叹为观止。中山装没有采用西装敞领敞怀的做法,而是采取内敛式,这样既容易裁剪,不浪费布料,还省却了那条烦人的领带。
五是文化性。中山装的诞生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其本身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文化产品,它被时代附丽了太多的历史担待和含义。而经过近百年的历史沉淀,当浮云远逝,铅华消尽,大地归于宁静,中山装的文化性却日益彰显起来。
如此看来,中山装就不仅仅是一种服装那么简单了,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在今天,中山装的政治性、革命性和开放性似乎已经退到历史的后台,然而它里面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强烈的精神内核,却依然对我们有着非同小可的启迪作用。
中山装给人以一种信心和力量,其蕴含着设计者强烈的主观意愿和设计理想,并与中国历史的背景和使命相融合。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实现“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中国奔走号呼。中山装代表的正是一种匡复中华、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中山装的文化密码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
中山装的优点很多,主要是造型均衡对称,外形美观大方,穿着高雅稳重,活动方便,行动自如,保暖护身,既可做礼服,又可做便装。中山装尤其可凸显男人沉着老练、稳健大方的风格,平添了一份儒雅大气。
中山装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男士服装,同时也承载看文化和礼仪。无论是作为正式场合礼服还是便服,都能体现男性的个性化色彩。尤其是经过改良之后的中山装,摈弃了过于严肃和刻板的特点,多了别致清雅之气,更添一份儒雅,穿上更能显示男人的沉稳、高贵气质,比时尚潮流更多了些韵味,在各种派对宴会或商务会谈时更能抓人眼球。
中山装中规中矩、棱角分明,庄重,严谨,方正,实用。作为一款凝聚20世纪中国人特殊情感的常式礼服,已经成为华人在国际场合表达自己民族的一种象征。世界上没有一款服装像中山装这般同革命和政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的自豪与尊严。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中,早已印有中山装深深的烙印,是一种集体文化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