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而服装更是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唐代男子常服,作为贵族官僚和平民百姓日常穿用的服饰,款式、质料虽因贵贱贫富而有差别,但总体上表现为“圆领袍衫”和“幞头纱帽”。
圆领袍衫是在古代深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制。它的前后身采用直裾,在领子、袖口、衣裾边缘部分都加贴边。在前后襟的下边,常各用一幅布横向拼接,腰部用革带紧束,上戴幞头,下穿长靴。圆领袍衫的衣袖分窄袖和宽袖两种,窄袖的便于活动,宽袖的则可以表现出潇洒、华贵的风度。唐代对圆领袍衫的颜色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为绯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
而幞头则是一种包头用的黑色布帛,它的形制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化。唐初是以一张罗帕裹在头上,较为低矮,后来在幞头下另加巾子,就像一个假发髻,以保证裹出固定的幞头外形。中唐以后,逐渐形成定型帽子。幞头两脚,最初像带子一样自然垂下,至颈或过肩,后来渐渐变短,弯曲朝上插入脑后成结。中唐后的幞头脚犹如硬翅而微微上翘,中间好像有丝弦而有弹性,称为硬脚。
图78 圆领袍衫、幞头纱帽
唐代服饰最值得一说的是女服。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世风开放,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在这样独特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彩、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丽的风格,成为唐代服饰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种开放的社会中,唐代妇女一改过去“笑不露齿,站不依门,行不露面”的传统,在服饰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
唐代妇女服装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窄袖衫襦、长裙,二是胡服,三是女着男装。这三种不同特点的服装,构成了盛唐女装的主流。妇女衣胡服、着男装,更是盛唐的一大特点。
唐代女子的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裙子长而多幅。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色彩靡丽。
唐代女子服装最大的改革与创新就在于上衣领口的变化。当时,除了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外,还有袒领。袒领装是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衣料为纱罗制品,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白芙蓉”[2]“绮罗纤缕见肌肤”[3]等,下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
图79 袒领装(www.xing528.com)
在唐朝以前的时代,女性的曲线美一直被宽衣大袍所遮掩,甚至连面部在出门的时候也要被幂篱所遮盖。幂篱本是西域人的一种服饰,其目的是遮挡路上的风沙。北朝以后传入中原,其目的除了御挡风尘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蔽面。《旧唐书·舆服志》记:“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离。虽发自武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但是到了开元之初,唐玄宗下诏令:“妇人服饰……帽子皆大露面,不得有遮掩。”于是妇女皆着轻便胡帽,不久妇女骑马者又不再戴胡帽。她们终于开始理直气壮地向世人抛头露面了。这是一种妇女地位提高的反映,也是妇女自信心增强的反映,同时也是以露为美的社会审美风尚的反映。
在盛唐妇女服饰中的袒领装,衣领开口特别大,不仅脖子全部裸露,而且连胸部也处于半掩的状态。这种袒领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服装史中是独一无二的。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叹唐人思想的开放性。
图80 回鹘装
胡装在贞观至开元年间成为唐代妇女的着装时尚。胡服的特征是翻领、窄袖和对襟,在衣服的领、袖、襟、缘等部位,一般多缀有一道宽阔的锦边。唐代妇女所着的胡服,包括西域胡人装束及中亚、南亚异国服饰,这与当时胡舞、胡乐、胡戏(杂技,也包括歌舞等)、胡服的传入有关。由于对胡舞的崇尚,民间妇女以胡服、胡帽为美,于是形成了“女为胡妇学胡妆”的风气。
有的少数民族服装传入中原后,亦深为仕女们所喜爱,如回鹘衣装。回鹘即现在维吾尔族的前身,开元年间一度强盛,曾助唐王朝平定安史叛乱。花蕊夫人《宫词》中有“回鹘衣装回鹘马”之句,反映了当时妇女喜好回鹘衣装的情况。在甘肃安西榆林窟壁画上,至今还可以看到贵族妇女穿着回鹘衣装的形象。从图像上看,这种服装略似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衣身宽大,下长曳地,多用红色织锦制成,在领、袖等处都镶有宽阔的织锦花边。
图81 女着男装的调鸟俑
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也是较为罕见的现象。封建时期女子穿男装常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但在唐代,女子仿制男装、穿着男装的情况相当普遍。原因之一是外来服饰的影响,原因之二是唐代宽松的思想氛围。盛唐时,士人们的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们也纷纷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圆领服,头裹幞头,足蹬乌皮靴。唐代妇女并无华夷之别的观念,开元天宝年间,在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街头,处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腰系蹀躞带的汉族女子,体现了盛唐帝国妇女们开放、健美的精神风貌。
唐代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它也助成了服饰习俗的兼容格局。唐代异族相融的范围相当宽广,异族相融的氛围相当浓厚,使得民族服饰习俗真正由冲突走向融和,不同民族的服饰款型,不同的服饰观念与习俗,不同的服饰传统与心态,渐渐发生变化,彼此逐渐在渗透中互补与融合起来。这一时期,在社会的不断前行中,汉民族服饰文化不断吸纳异域文化,不断借鉴拿来,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所谓“旧瓶装新酒”,使其焕发出流光溢彩的勃勃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