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改善当下丝绸服装面临的尴尬境遇?

如何改善当下丝绸服装面临的尴尬境遇?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着6000多年中国文化底蕴的丝绸产业如今正遭遇着破茧难题。中国丝绸在出口创汇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在这一时期,中国丝绸已开始向最终成品方向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丝绸正在开始进入一个境界更高、消费丝绸终端产品的“复兴时代”。

如何改善当下丝绸服装面临的尴尬境遇?

自古以来丝绸服装不论是在无数的诗词歌赋中,还是在各种演绎小说里,都有表示奢侈、富贵的意思,能穿着这种真丝面料衣服的主人公大多属于当时社会的上层人士。在真实的历史中,我国古代的丝绸服装确实与礼仪、地位、财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莫过于古代皇帝的龙袍以及各级官员的官服,它们都是由丝绸面料制作而成的。实际上,在古代的时候由于养殖技术的限制,所以桑蚕丝的产量很少,一般只有官员、贵族等才能享用绫罗绸缎,普通的老百姓则只能穿着素色的麻布粗衣。因此,受到历朝历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如今在我国大多数老百姓的心目中,丝绸服装仍然是高档货的代名词。

根据2012年的一项调查,消费者对于丝绸似乎都有一种“贵族”情结,但是他们对于丝绸产品的喜爱多于厌恶,86%的消费者有购买丝绸产品的欲望,只有14%的消费者对于丝绸产品并不感冒。既然消费者认为丝绸是他们喜爱的贵族产品,为什么迟迟不去购买或使用丝绸产品呢?除了认为丝绸产品的价格比较昂贵以外,市面上的丝绸产品特别是衣服不够时尚,成为普通消费者对丝绸服装“看而不买”的又一主要原因。

丝绸虽然源于中国,可丝绸制品在国内市场却曲高和寡,拥有者不多,是因为中国丝绸一直依赖以外贸出口为主,而非针对国内市场,所以丝绸闻名于中国,闻名于世界,可国人对丝绸的了解跟热情度并不高。丝绸是我国传统民族产业,在历史上曾有过非常辉煌的时期。但是,近代以来,丝绸行业呈现日渐式微之势,亟待寻求产业突破路径。有着6000多年中国文化底蕴的丝绸产业如今正遭遇着破茧难题。

明代时,中国丝绸业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当时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到西方,以织锦、丝绒和高档丝绸面料这三类产品为主,主要供王宫贵族和寺院庙堂使用,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也是最终消费产品。到了近代,尤其是到新中国成立前,丝绸产业却奄奄一息,年产量最低年份只有30万担,可见,中国丝绸与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丝绸业得到了恢复性增长,即便是粮棉争地的时候,也依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国丝绸在出口创汇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受换汇等因素的影响,当时的中国丝绸产品主要是以生丝和坯绸为主,结构上比较单一,只处于初级产品阶段,而在印染等方面发展不够。(www.xing528.com)

到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随着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减少,人工成本增加,丝绸作为传统产业,遭遇到不可逆转的种桑养蚕减少的危机。与此同时,沿海的丝绸企业也在进行艰苦转型。在这一时期,中国丝绸已开始向最终成品方向转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国人对丝绸的消费又开始回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丝绸正在开始进入一个境界更高、消费丝绸终端产品的“复兴时代”。

【注释】

[1]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