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速
风场的风速资料是设计风力机最基本的资料。风场的实际风速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量,因此风速一般用瞬时风速和平均风速来描述。瞬时风速是短时间发生的实际风速,也称有效风速,平均风速是一段较长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某地一年内发生相同风速的小时数与全年小时数(8760h)的比称为该风速的风速频率,风速的频率曲线如图2-16(a)所示,它是风能资源和风能电站可研报告的基本数据。风速与地形、地势、高度、建筑物等密切相关,风轮桨叶高度处的风速才是风力机设计风速,因此,设计风电场还要有风速沿高度的变化资料,不同高度风速的变化曲线如图2-16(b)所示。
图2-16 平均风速频率图
(a)风速频率曲线;(b)不同高度风速变化曲线
H0—已知高度;vw0—已知高度的风速
风的变化是随机的,任意地点的风向、风速和持续的时间都是不定的,为定量地衡量风力资源,通常用风能玫瑰图来表示,如图2-17所示。图上射线长度是某一方向上风速频率和平均风速三次方的积,用以评估各方向的风能优势。
图2-17 风能玫瑰图
2.风能的计算
由流体力学可知,气流的动能为
式中 m——气体的质量;
v——气体的速度(可视为距离风力机一定距离的上游风速)。
设单位时间内流过截面积为S的气体的体积为V,则
该体积的空气质量为
这时,风能的表达式即气流所具有的动能为
式中 ρ——空气密度,kg/m3;
V——气体体积,m3;
v——风速,m/s;
E——风能,W。
从风能公式可以看出,风能的大小与气流密度和通过的面积成正比,与气流速度的立方成正比。其中ρ和v随地理位置、海拔、地形等因素不同而变化。
3.风力机气动理论
风轮的作用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众所周知流经风轮后的风速不可能为零,也就是说只有风的一部分能量可以被吸收,成为桨叶的机械能。风轮究竟能够吸收多少风能呢?作为风力机的气动理论——贝兹理论讨论了这个问题。
贝兹理论是由德国的贝兹(Betz)于1926年创立的。他假定风轮是理想的,既没有轮毂,又具有无限多的叶片,气流通过风轮时没有阻力,并假定经过整个风轮扫掠面全是均匀的,而且通过风轮前后的速度都为轴向方向。
研究理想风轮在流动的大气中的情况如图2-18所示,在图中规定v1表示距离风力机一定距离的上游风速;v为通过风轮时的实际风速;v2为离风轮远处的下游风速。
设通过风轮的气流其上游截面为S1,通过风轮时的截面为S,下游截面为S2。由于风轮的机械能量仅由空气的动能降低所致,因而v2必然低于v1,所以通过风轮的气流截面积从上游至下游是增加的,即S2大于S1。假定空气是不可压缩的,由连续条件可得
图2-18 风轮气流图
风作用在风轮上的力可由欧拉(Euler)理论得出
故风轮吸收的功率为
此功率是由动能转换而来。从上游至下游动能的变化为(www.xing528.com)
令式(2-7)与式(2-8)相等,得到
作用在风轮上的力和提供的功率为
对于给定的上游速度v1,可写出以v2为函数的功率变化关系,将式(2-11)微分得:
令=0有两个解:①v2=-v1,没有物理意义;②v2=,对应于最大功率。
把②代入式(2-11),得到最大功率为
将Pmax除以气流通过扫掠面S时风所具有的动能E,可得到风力机的理论最大效率(或称理论风能利用系数):
式(2-14)即为著名的贝兹理论极限值。它说明,风力机从自然风中所能索取的能量是有限的,其功率损失部分可以解释为留在尾流中的旋转动能。
能量的转换将导致功率的下降,它随所采用的风力机和发电机的型式而异,因此,风力机的实际风能利用系数CP<0.593。风力机实际能得到的有用功率输出是
对于每平方米扫风面积则有
4.风力机的特性系数
讨论风力机的能量转换与控制时,特性系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风能利用系数CP。风力机从自然风能中吸取能量的大小程度用风能利用率系数CP表示,由式(2-15)知
式中 P——风力机实际获得的轴功率,W;
ρ——空气密度,kg/m3;
S——风轮的扫风面积,m2;
v——上游风速,m/s。
(2)叶尖速比。叶尖速比λ表示风轮在不同风速中的状态,用叶片的叶尖圆周速度与风速之比来衡量,即
式中 n——风轮的转速,r/s;
ω——风轮角频率,rad/s;
R——风轮半径,m;
v——上游风速,m/s。
风力机参数关系曲线如图2-19所示。
图2-19 风力机参数关系曲线图
(3)转矩系数CT和推力系数CF。为了便于把气流作用下风力机所产生的转矩和推力进行比较,常以叶尖速比入为变量作成转矩和推力的变化曲线。因此,转矩和推力也要无因次化。
式中 T——风轮气动转矩,N·m;
F——推力,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