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溢洪道为混凝土结构,其建基岩体为弱风化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该部位分别布置了钻孔S02。表5.5溢洪道右移后补充地勘钻孔吕荣实验成果统计表表5.5中的测试段深度基本以弱风化及微新岩体为主。相对于可研阶段原溢洪道坝址位置河床地勘结论:钻孔4段压水试验其弱风化岩体的透水率2.06~10.43Lu,呈弱~中等透水性,优化调整后坝组位置表体透水率较小,闸基防渗更加安全。
溢洪道为混凝土结构,其建基岩体为弱风化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该部位分别布置了钻孔S02。为查明建基岩体的透水性,地勘严格按照法国标准NFP94-131吕荣试验规范对这两个钻孔的基岩段每5m进行一段岩体透水率试验(吕荣试验),共9段。成果统计见表5.5。
表5.5 溢洪道右移后补充地勘钻孔吕荣实验成果统计表
表5.5中的测试段深度基本以弱风化及微新岩体为主。从补勘的统计成果可知,岩体透水率一般0.1~1Lu,个别2.3Lu,表现为弱~微透水,且随着埋深的增大岩体渗透率值有轻微的降低的趋势。但基岩浅表部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基岩表部裂隙可能被上部残积土层黏粒等物质充填,该范围岩体的真实透水性可能更大。(www.xing528.com)
相对于可研阶段原溢洪道坝址位置河床地勘结论:钻孔4段压水试验其弱风化岩体的透水率2.06~10.43Lu,呈弱~中等透水性,优化调整后坝组位置表体透水率较小,闸基防渗更加安全。
根据枢纽布置规划调整后坝址的渗水试验,及右岸河床部位基岩裸露,坝基表层岩体多为弱风化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岩体中的随机裂隙较发育,其透水性较大,需注意渗漏问题,建议防渗帷幕的深度按照岩体透水率小于5Lu控制,其总体防渗处理工程量相对溢洪道右移前有所降低。
通过大量的现场勘探及试验,通过对补充地勘、防渗研究的成果与前期可研阶段成果分析、对比,溢洪道枢纽布置规划调整后的地质条件及防渗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验证了苏布雷水电站溢洪道整体右移实施的基础要求技术可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