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暗示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简称SFA)是引起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一个饮食因素,有促进动脉硬化而且述会促进血栓形成的作用。有人曾提出血清胆固醇的变化与饱和脂肪酸的摄取量呈正线性相关,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取量呈负线性相关。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饱和脂肪酸都能等效地升高血清中胆固醇,具有提高血清中胆固醇作用的仅有月桂酸、豆蔻酸和棕榈酸,其作用强弱次序可能是月桂酸、棕榈酸、豆蔻酸。有些试验表明,与油酸相比,月桂酸明显提高血清胆固醇和LDL,棕榈酸更甚。但是也有试验表明,血清胆固醇正常者摄入棕榈酸和油酸时,对于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没有差别。至于硬脂肪酸和12碳以下的短中链(C4~C10)饱和脂肪酸,则很少或不提高血清中胆固醇浓度。短中链饱和脂肪酸被迅速吸收后送达肝脏,在肝的线粒体中发生β氧化。而硬脂酸与其他饱和脂肪酸影响胆固醇效果不同的原因之一,是其溶解度要比其他脂肪酸低,且硬脂酸被Δ9脱氢酶迅速转化为油酸,其在体内的不饱和反应比链延长反应要快得多,从而不呈现出如棕榈酸那样的胆固醇上升效果。这些结论也表明人类对饮食中的不同种类的饱和脂肪酸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脂肪酸对血清脂质的影响随脂肪酸的种类不同而异,与实验条件也相关。另外,述与总能量摄取量的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是天然油脂抑或是半合成脂质都有关。
脂质营养主要关注长碳链脂肪酸(Long Chain Fatty Acid,简称LCFA)及其酯的作用,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简称SCFA)和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简称MCFA)比长链脂肪酸的碳链短,其理化性质、代谢过程和生理功能也有所不同。目前普遍认为,短中链脂肪酸通过门静脉系统输送,长链脂肪酸通过淋巴系统输送。中链脂肪酸酯被胰脂酶水解,主要以游离脂肪酸的形式进入门静脉,极易被吸收,只有当胆盐或胰脂酶缺乏时才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吸收。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不易与蛋白质结合,而易以游离脂肪酸形式与血清蛋白结合通过门静脉运输,比长链脂肪酸先到肝脏,从肠内水解进入血液只需0.5h,2.5h可达最高峰,而长链脂肪酸一般需要5h。由于中链脂肪酸可被优先吸收,从而对长链脂肪酸酯和胆固醇酯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大部分中碳链脂肪酸在肝脏被直接利用,其氧化作用与葡萄糖一样迅速,几乎不被合成脂肪,只有少量短期内出现在周围血液中。(www.xing528.com)
一般认为,中链脂肪酸对血清胆固醇没有影响,在膳食中采用中链脂肪酸来替代30%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对血清胆固醇值也没什么影响,因此可用中链脂肪酸来治疗高脂血症。中碳链脂肪酸被吸收后无需肉碱协助可迅速氧化,不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量充足的代谢机制所调控,所以中链甘油三酯可作为特殊营养食品的配料,为那些因胰脏或胆囊出现问题而吸收不良的病患者提供能量,并借此提高油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效率。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胆酸分泌不够,摄取乳脂肪的能力有限,在婴幼儿食品中加入中链甘油三酯,可以促进脂肪的吸收。另外,中链甘油三酯也可作为运动员的能量补充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