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要油料:富含不可食性植物油

重要油料:富含不可食性植物油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亚麻仁油含有高级不饱和脂肪酸,能与溴生成不溶性的六溴化合物沉淀,可以通过此反应来检出亚麻仁油的存在。亚麻籽油容易氧化,对储存条件的要求高。亚麻籽粕含大约30%的蛋白质,可用于羊、马、奶牛及菜牛的饲料中。蓖麻籽含油量很高,一般达50%左右,种仁含油达69%左右。蓖麻油的特殊用途大多是作为润滑油、磺化油和液压油。蓖麻油可经催化脱水形成与桐油和奥的锡卡油相似的共轭酸油,从而用于涂料中。

重要油料:富含不可食性植物油

(一)亚麻籽

亚麻籽(Flax seed)是亚麻的种子。亚麻属于亚麻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温带,其干籽含油率45%左右。亚麻分油用、纤维用、油与纤维兼用三种。油用亚麻通常为胡麻,它的茎秆较矮,分枝多,分枝部位低,花与蒴果多,种子含油量高。

胡麻在我国北方种植较多。胡麻果实为蒴果,呈圆桃形,每个蒴果内通常有10粒种子。种子呈扁卵形,一端钝圆,另端尖而略偏斜,如图3-13所示。

图3-13 亚麻籽

种子大小差别甚大,一般大粒种子的千粒重7~9g,中粒种子的千粒重5~7g,小粒种子的千粒重3~5g。种子表面光滑,为浅黄或暗褐色。种子由种皮、内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含油率一般在29%~44%。

亚麻籽油的明显特征是亚麻酸含量高,为39%~62%。由于亚麻仁油含有高级不饱和脂肪酸,能与溴生成不溶性的六溴化合物沉淀,可以通过此反应来检出亚麻仁油的存在。亚麻籽油的特征指标见表3-15。

表3-15 亚麻籽油的特征指标

亚麻籽油的甘油三酯结构符合1—随机2—随机3—随机分布学说,其主要甘油三酯组分为GSU2(35%左右)、GU3(65%左右)[1]

毛亚麻籽油中有胶杂和蜡,通过静置沉降后随油脚去除。亚麻籽油容易氧化,对储存条件的要求高。亚麻籽油常有“亚麻酸硬化味道”(linolinichardening flavour),一般通过氢化可消除或减少这种难闻的味道。

亚麻籽油是干性油,传统用作涂料。随着水基涂料的发展,亚麻籽油的需求减少。亚麻籽油的其他工业用途包括油漆、油毡、油布和印刷油墨。即使经过脱臭,亚麻籽油仍有特殊的气味,因而限制了它在食品中的使用。现已培育出一种含2%C18∶3和72%C18∶2的亚麻籽,称为利诺拉(Linola),可生产食用级亚麻籽油。

新鲜压榨亚麻籽油口感良好,经短时贮存会有苦味,并呈渐进式增加而严重影响口感无法食用。已有研究表明,苦味很可能与亚麻籽中存在的多种疏水性环肽及其结构变化有关,这些环肽的总量在0.5~2.0mg/g,由8~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近1000u。完全精炼可以去除苦味。

亚麻籽粕含大约30%的蛋白质,可用于羊、马、奶牛及菜牛的饲料中。亚麻籽粕最大的价值是用在观赏动物的配制食料中,它赋予兽皮光泽和柔软性。当亚麻籽粕用作家禽饲料时,必须注意它含有一种维生素B6拮抗剂:N-(γ-L—谷氨酰基)氨基D—脯氨酸。所以,必须补充维生素B6。亚麻籽粕用作猪饲料时,必须补充赖氨酸蛋氨酸

亚麻籽还含有亚麻苦苷、亚麻氰苷等生氰糖苷类物质,它们本身虽无毒,但在与其共存的酶作用下可生成HCN,引起人畜中毒。脱毒的措施有水煮、酸—湿热处理、干热处理、挤压、微波、压热、微生物处理、溶剂(乙醇)萃取等。

(二)蓖麻

蓖麻又名大麻子、洋黄豆,属大戟科,是最古老的油料作物。目前世界各地均有种植,其主要生产国有巴西、印度、泰国、俄罗斯和部分非洲国家等。

蓖麻籽(Castor bean)的果实为蒴果,呈球形或椭圆形。果壳裂瓣上有缝,且密生粗大的刺,但也有无缝无刺的。蒴果通常3~4室,每室内着生一粒种子,即蓖麻籽,如图3-14所示。

图3-14 蓖麻籽蒴果和种子

蓖麻籽成椭圆形,微扁,一端钝圆。种皮为角质,壳坚硬而脆,壳上有一层蜡脂,色泽美丽,有褐色底,上有银灰色花纹。蓖麻籽由种皮、种阜、胚乳、子叶、胚所组成。种皮分为外种皮与内种皮,外种皮坚硬,内种皮为柔软薄壁细胞组织。种子略窄的一端有肾形种阜,是种皮外的附生物,由珠孔附近的珠被扩展而成,有的种阜中央有一条横沟。在种子的略平一面有一条明显的种脊,几乎与种子同长。种脐则位于略平一面的尖端,紧靠种阜,合点在略平一面的钝端。珠孔在隆起一面的尖端,紧靠种阜。胚乳很大,呈白色,将胚包在其中。胚有两片薄膜状的白色子叶,上有明显的脉纹、胚根、胚茎和胚芽。

蓖麻籽壳、仁组成比例大约为:壳24.5%,仁75.5%。

蓖麻籽含油量很高,一般达50%左右,种仁含油达69%左右。蓖麻油主要供工业及医药用,在6000多年以前古埃及就利用蓖麻油照明。

蓖麻油是羟基酸类油脂的唯一代表。蓖麻油含90%左右的蓖麻酸,即12—羧基十八碳-9—烯酸,和1%左右的二羟基硬脂酸,蓖麻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简单,见表3-16。

表3-16 蓖麻籽油的特征指标(www.xing528.com)

注: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

蓖麻油的特殊用途大多是作为润滑油、磺化油和液压油。蓖麻油可经催化脱水形成与桐油和奥的锡卡油相似的共轭酸油,从而用于涂料中。蓖麻油经碱裂解可生成癸二酸和2—辛醇,热分解生成十一碳烯酸和庚醛。蓖麻油易发生水解、裂化、皂化、酯化、酰胺化、加成、氧化、卤化和磺化等多种化学反应,可作为多种化学反应的基料。

可以通过加热熔融法和氯化镁沉淀法来定性鉴别蓖麻油的存在,蓖麻油由于含有大量的蓖麻酸而具有易溶于乙醇,不溶于烃类的特性,由此以区别于其他植物油

蓖麻饼中含有较多的毒素,如蓖麻素、蓖麻碱等,其中蓖麻素是血红素的强烈凝结剂,对动物的致死量为0.5mg/kg。因此,蓖麻饼必须经脱毒处理,如经过205℃的高温蒸炒或蒸煮后才能作动物饲料,否则只能作肥料。

(三)桐籽

桐籽(Tung seed)是油桐的种子,主要产于中国西南部,美国和巴西等也有一定量的生产。油桐树的果实浑圆光滑,棕黑色,直径4~5cm,重20~30g,如图3-15所示。

图3-15 油桐果实和桐籽

坚硬的果皮厚3~4mm,主要由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其内有种子(桐籽)3~7枚,每枚重3~4g。一般油桐种子占果实重的50%左右,种皮呈灰褐色,桐仁白色,每粒仁重约2g,占种子重的60%左右,仁含油35%~45%。

桐油含有75%~85%的α—桐酸,α—桐酸是一种特殊的共轭脂肪酸。

桐油的折射率特别高,其值为1.5185~1.5200,碘值165~170gI/100g,皂化值189~195mg KOH/g,硫氰值78~87g/100g。

纯桐油的凝固点在7℃以上,在室温下为透明液体,但是,由于受加工过程中硫、碘、硒等化合物的影响,α—桐酸(熔点49℃)容易转变成β—桐酸(熔点71℃),导致桐油在低温下凝固,极大地降低桐油的使用(干燥)性能。研究证明,只要将新鲜的桐油在200℃加热30min,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桐油又称为中国木油,是一种很好的干性油,不能食用,是制造油漆等的重要原料。具有附着力强、光泽性好、易干燥、抗腐蚀、防渗透、绝缘性好等多种特性,目前尚没有一种天然植物油脂能超过它的优良干燥性能。

桐油的纯度可以通过Worstall’s test(胶化实验)来鉴别。若鉴别桐油中是否掺有其他油脂,一般通过测定折射率、脂肪酸组成等变化就可以鉴定出来。另外,三氯化锑氯仿界面法适用于检出花生油菜籽油或茶油等食用油中掺杂的桐油(0.5%的掺杂即可检出),但不适于深色油,用于检出棉籽油、豆油中掺杂桐油时,颜色也不显著;亚硝酸钠法适于豆油、棉籽油及深色油中的桐油的检出。

桐籽饼粕中含有一定量的毒素(桐油中含量极微),试验发现,用蒸汽和酒精综合处理的桐籽饼粕,毒性明显降低,可以直接作为牲畜的饲料。

(四)紫苏

紫苏籽(Perilla seed)是紫苏的种子。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有苏麻、荏子等14种别称,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十多个省广泛栽培,其中以西北、东北地区的产量最大,亩产70~100kg。据估计,我国紫苏生长面积约50万亩,年产种子4万t。俄罗斯、不丹、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朝鲜半岛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和种植。紫苏籽如图3-16所示。

图3-16 紫苏籽

紫苏是我国卫生部首批颁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种物品之一,从其果实(或种子)提取的油称为紫苏油或苏子油,《齐民要术》和《天工开物》中均记载了紫苏制油技术,我国古代医学专著《神农本草》就将苏子油列为“延年益寿之上品”。

紫苏籽含油率为29.8%~47.0%,其中α—亚麻酸含量为51.1%~64.8%,是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脂资源之一。其余主要脂肪酸依次为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紫苏油皂化值189~197mg KOH/g,碘值175~194gI/100g,不皂化物0.6%~1.3%。

由于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以及亚油酸和一些不皂化的功能性脂质,紫苏油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但紫苏油传统上只作为优良的干性油,适用于制漆、油墨、涂料、肥皂皮革、树脂黏合板、化妆品及高级润滑油等。近年,日本将紫苏油作为营养保健油,并添加于儿童食品中,美国将其列入抗癌食品计划,韩国的紫苏油在其食用油脂出口中居第三位,我国也有数种紫苏油进入保健品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