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图是从上向下投影所得到的水平投影,也就是利用标高投影法所绘制的道路沿线周围区域的地形图。道路平面图通过在地形图上画出同样比例的路线水平投影图来表示道路的走向和弯曲度。道路平面图主要表示道路的平面位置、线形、沿线的地形地物等。以图12-1所示的公路地形及平面图为例,介绍阅读公路平面图的方法。
1.地形部分
(1)比例。道路路线平面图所用比例一般都比较小,根据地形的起伏情况和道路的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比例来表示。通常在城镇区域为1∶500~1∶2 000;山岭区域为1∶2 000;丘陵和平面地区为1∶5 000或1∶10 000。该图采用比例为1∶2 000。
(2)方向。在路线平面图上应画出指北针或测量坐标网,以便表达出道路路线在该地区的方位与走向。由图中的风玫瑰图和指北针可知,该公路为南北走向,起点位于南边,即K0+000,终点为K0+564.899。
(3)水准点。图12-1中线路起点、终点的水准点地面标高分别为97.52 m、103.38 m,用表示。
(4)地形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起伏。图12-1中,起点至JD1(转折点)地势较平坦,高程从97.52 m到94.55 m。这段路左侧有三个台地,高程分别为90.3 m、88.28 m、86.85 m。从JD1至JD2中点QZ K0+330.89线路右侧台地地面高程为99.60 m,左侧台地地面高程为86.85 m,高差达到12.75 m。线路由JD2至终点,经过两个山头鞍部(垭口),此外地面标高约为104.56 m,即从JD1至终点线路处在上坡式。
(5)地物。由于平面图的比例较小,在地形面上的地物如房屋、道路、桥梁、电力线和地面植被等都是用图例表示的。常见地形、地物图例见表12-1。
表12-1 常见地形、地物图例
2.路线部分
(1)设计路线。一般情况下,由于平面图的比例较小,根据《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1992)规定,设计路线宜采用加粗的单实线绘制(粗度约为计曲线的2倍)。有时在平面图上可能还有一条粗虚线,是作为设计路线的方案比较线。
(2)里程桩。在平面图中,道路路线的前进方向总是从左向右的,其总长度和各段之间的长度是用里程桩号表示的。里程桩分公里桩和百米桩两种,应从路线的起点至终点依次顺序编号。公里桩宜注写在路线前进方向的左侧,用符号表示桩位,直径延伸至路线且与路线垂直,公里数注写在符号上方,如“K4”表示离起点4 km。百米桩宜注写在路线前进方向的右侧,用垂直于路线的细短线表示,数字注写在细短线的端部,如在K4公路桩的前方注写的4,表示其桩号为K4+400,说明白沙河桥的中点距路线起点的距离为4 400 m。
(3)平曲线。道路路线的平面线型主要是由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组成,在路线的转折处应设平曲线。最常见、较简单的平曲线为圆弧,复杂一点的往往还设缓和段,其基本的几何要素如图12-2所示。(www.xing528.com)
图12-2 平曲线的几何要素和特征点
1)交角点JD:是路线转弯处的转折符号,是曲线两端直线段的理论交点。
2)转折角α:是沿路线前进时向左(αZ)或向右(αY)偏转的角度,即延长前一根圆切线与下一根圆切线之间的夹角,表示弯度的大小。
3)圆曲线半径R:是平曲线的设计半径,偏角α越小,R越大,表示转弯比较平缓;反之,偏角α越大,R越小,表示转弯比较急,当R<2 500需设计缓和曲线。
4)切线长T:是切线的切点与交角点之间的距离。
5)曲线长L:是曲线两切点之间的距离。
6)外矢距E:是曲线中点至交角点的距离。
以上各要素均可在路线平面图的曲线表中查得(一般在图的右下角)。
另外,在平曲线上还要注出曲线段的起点ZY(直圆)、中点QZ(曲中)、终点YZ(圆直)的位置(如左侧弯道)。如果设置缓和曲线,则将缓和曲线与前、后直线的切点分别标记为ZH(直缓)和HZ(缓直);将圆曲线与前、后缓和曲线的切点分别标记为HY(缓圆)和YH(圆缓),如右侧弯道。
(4)其他。
1)水准点:沿路线附近每隔一定距离,就在图中标有水准点的位置,用于施工时测量路线的高程。如,表示路线的第8个水准点,其高程为7.563 m。
2)角标:一般路线都比较长,会用多张图纸分段表示。为便于图纸拼接,规定在图纸的右上角注写或写上“共 张第 张”等,表明各张图纸的编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