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是广义的观点,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按照这一定义,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用通信线路把一台计算机与若干用户终端相连的“终端——计算机”网,60年代后期出现的用通信线路将分散于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相连接的“计算机——计算机”网,以及目前正在发展的分布式计算机网,均属计算机网络。也有人把“终端——计算机”网叫做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或数据通信网,把包括“计算机——计算机”网在内的广义的计算机网络叫做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广义的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含义是相同的。
第二种观点是资源共享的观点,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各自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集合”。这一定义是美国信息处理学会联合会在1970年的春季计算机联合会议上提出的。它与前一定义的主要区别是“资源共享”。
第三种观点是用户透明性观点,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存在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如果不具备这种透明性,需要用户来熟悉资源情况,确定和调用资源,那么就认为这种网络是计算机通信网络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按照这一观点,具有资源共享能力只是计算机网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此这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符合这一定义的计算机网络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另外,由于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广泛地用于社会各个方面,随着人们看问题的着重点不同,便采用了不同的术语。在着重用户如何使用网络资源时,采用“资源共享”或“用户透明”的计算机网络的术语;在着重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时,则采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术语。
为了描述网络的构成和作用,举一个简单的数字通信的例子。例如一些人分布在不同的房间里,他们没有其他的交互手段,除了干电池、万用表(或者用小灯泡也可以)、导线。(www.xing528.com)
为了传递信息,可以构成如图1-1所示的网络,其中发布信息者拥有干电池,称之为发送端,其他人分布在其他不同的房间中,每人拥有一个万用表,称之为接收端,用导线将干电池和所有的万用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很简单的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发送端连续地接通或断开干电池,就会在线路上形成在1.5V或者0V的电压。如果事先预定好,电压1.5V表示数字量的“1”,电压0V表示数字量的“0”,则发送端发出的电压脉冲串就可以表示为二进制的数字串。所有的接收端通过读取万用表电压的变化,就可以读到二进制的数字串。如果事先再预定好二进制数据的编码格式(类似于电报用的莫尔斯码),用4个位表示一个特定信息符,比如“1111”总是表示一句话的开始,紧接着的信息符表示接收端位置(图中“0101”表示接收端5),“0000”总是表示一句话的结束等。这样每个接收端都知道发送端向他说了一句话(发了一组完整信息)。
图1-1 最简单的数字通信
上面这个例子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它描述了数字通信的全部要素,而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就是进行数字通信。这些要素包括:①发送端(设备),这里是干电池;②接收端(设备),这里是万用表;③传输介质,这里是导线;④通信的协议,协议就是相关的各种约定,包括设备、传输介质、编码方式、报文格式等各种约定;⑤报文,就是传输的主题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