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扭面形成原理

探究扭面形成原理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研究扭面形成,将图11-7所示的内扭面ABCD抽出,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如图11-7所示。内扭面ABCD可以看作由一条直母线AB 沿交叉二直线AD(侧平线)和BC(铅垂线)移动,并始终平行于H 面(导平面)而形成。扭面可用直素线法表示。注意,扭面为曲面而非平面,其三视图间不存在类似形关系。图11-7所示扭面过渡段的背水面左边与护坡的端线相连,右边与岸墙背水面相连,其间一光滑过渡曲面称为外扭面。

探究扭面形成原理

渠道的断面为梯形,水闸的过水断面为矩形,两者之间常以一光滑曲面过渡,这个曲面就是扭面,扭面也是一种渐变面。扭面所在部分结构(如进出口段)称为扭面过渡段,如图11-7(a)所示。

(1)扭面的形成。

为研究扭面形成,将图11-7(a)所示的内扭面ABCD抽出,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如图11-7(b)所示。内扭面ABCD可以看作由一条直母线AB 沿交叉二直线AD(侧平线)和BC(铅垂线)移动,并始终平行于H 面(导平面)而形成。也可以将图中的AD看作直母线,沿交叉二直线AB(水平线)和CD(侧垂线)移动,并始终平行于W 面(导平面)而形成。

因扭面有上述两种形成方式,所以同一扭面就有两组直素线,即如图11-7(b)中的Ⅰ—Ⅰ、Ⅱ—Ⅱ、…(均为水平线)Ⅰ1—Ⅰ1、Ⅱ1—Ⅱ1、…(均为侧平线)。

(2)扭面的表示法。

扭面可用直素线法表示。

1)视图。扭面的视图是扭面四个顶点同面投影的连线,如图11-7(c)所示。其中,正视图a′b′c′d′为一矩形,俯视图ab(c)d为三角形,左视图a″b″(c″)d″亦为三角形(B、C两点为H 面的重影点,C、D 两点为W 面的重影点)。注意,扭面为曲面而非平面,其三视图间不存在类似形关系。

2)素线。按照制图标准规定,在扭面的视图上需用细实线画出扭面素线的投影,正、俯视图中画扭面的水平素线;左视图中画扭面的侧平素线;俯、左视图中扭面素线都画成放射线束,如图11-7(c)所示。

(3)外扭面的画法。(www.xing528.com)

图11-7(a)所示扭面过渡段的背水面左边与护坡的端线(EH)相连,右边与岸墙背水面(FG)相连,其间一光滑过渡曲面称为外扭面。

图11-7(d)所示为外扭面EFGH 的三视图。正视图是与内扭面正视图完全相同的矩形,俯视图为外扭面上下二边线EF、GH 及左、右侧边线EH、FG的水投影构成的对顶三角形,左视图亦为对顶三角形,各视图中均画有扭面素线。

(4)扭面过渡段的三视图。

掌握了内外扭面的画法就能画扭面过渡段的三视图,如图11-7(e)所示。图中内、外扭面正视图重合,俯、左视图中的虚线表达的是上下部分轮廓,外扭面未画扭面素线是为了减少图线交叉,使表达更清晰。

图11-7 扭面的画法

(5)扭面过渡段的断面图。

为了施工放样,同样需画出扭面出过渡段的断面图。取断面时,应使剖切平面平行于扭面形成过程中的导平面[如图11-7(e)所示A—A剖切平面平行于W 面],以使断面图的轮廓线为直线段。画断面图所需的宽、高尺寸可根据剖切位置由相关视图[如图11-7(e)所示的正、俯视图]中量得,所画A—A断面如图11-7(f)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