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柔性透明导电膜及工程应用

柔性透明导电膜及工程应用

更新时间:2025-01-1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透明导电电极具有柔性、透明性及良好的导电性,是下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核心部件,可广泛应用于触控传感器、显示器件、有机光电二极管等领域。此外,基于该方案制作的TCEs的金属网栅附着在柔性衬底表面,为非平面结构,起伏度往往达到微米量级。因此,急需发展工艺简单、成本低、可扩展的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实现透光率和方块电阻可调、机械性能良好的TCEs。

透明导电电极(transparent conducting electrodes,TCEs)具有柔性、透明性及良好的导电性,是下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核心部件,可广泛应用于触控传感器、显示器件、有机光电二极管等领域。金属基TCEs具有较高的透明性、柔性及导电性,且生产成本低,其制造方法主要包括纳米压印、微球光刻、晶界光刻等。但是,制备过程烦琐且耗时,往往涉及金属刻蚀、模板制作、真空热蒸发等工艺。此外,基于该方案制作的TCEs的金属网栅附着在柔性衬底表面,为非平面结构,起伏度往往达到微米量级。在制备有机光电器件时,超薄的有机层(数十纳米)难以在微米级起伏的电极上形成连续结构,容易产生短路。此外,金属与基底的黏附性难以保证,极易脱落,难以满足高柔性光电器件的要求。因此,急需发展工艺简单、成本低、可扩展的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实现透光率和方块电阻可调、机械性能良好的TCEs。

苏州大学研究团队发明了功能结构的“纳米压印+增材填充”复合制造工艺,实现了微金属网格型透明导电膜(电极)、嵌入电子器件、柔性传感器的创新制造。该方法引入了埋入式金属线栅柔性透明电极结构,从结构设计、微纳加工、材料填充/生长等角度设计并实现 “柔性-透明-高导电性-高机械性能”一体化需求,开发出适用于柔性光电系统的高性能金属基TCEs;实现了柔性透明自支撑(无衬底)金属线栅电极,可承载拉伸、折叠及任意形变。体现“纳米压印+填充增材”复合制造工艺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以Back Inside Cover的形式在能源类顶级期刊Energ Environ Sci上发表,并被选为该杂志2017年的热点文章。

在“纳米压印+填充增材”制造工艺的基础上,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发明了电场驱动大幅面刮涂填充方法,解决了功能材料(如银纳米墨水材料等)直接刮涂填充面临的“填不深、填不满、填不快”的难题,为高品质柔性透明导电膜的规模化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如图4.11。阐述电场驱动大幅面刮涂填充原理的学术论文[113-115],入选ACS Editors’ Choice, 成为杂志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当年(2014年)下载量最多的论文,入选2011年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精选论文。

图4.11 电场驱动刮涂填充(www.xing528.com)

(a)电场驱动刮涂填充原理;(b)电压对填充深度的影响和控制能力;(c)银纳米墨水的电场驱动刮涂填充

采用“纳米压印+增材填充”技术制备的透明电容触控屏,已进入产业化应用,实现了无蚀刻大尺寸透明电极和柔性电路的绿色制造,颠覆了柔性电路需要蚀刻工艺的传统思路。例如,实现了0.1~50欧方@透光率88%的技术参数,而业内ITO的透过率在88%时,方阻在200欧方以上,其中8~70寸的纳米银微网格透明电容触控屏已批量应用,已应用于银行、游戏、电脑终端、巨屏触控等领域,产品已销往美国、日本、德国的终端市场,如图4.12。

图4.12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工程应用

(a)“纳米压印+增材填充”制造装备;(b)制造的典型微纳米结构;(c)大尺寸透明导电膜及产业化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