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蒸汽锅炉、制造淡水设备以及制冷装置的蒸发器中,都会遇到液体沸腾时的对流换热过程。沸腾时,由于大量蒸气泡在加热面上形成、长大、跃离壁面,并穿过液体层而进入蒸气空间。这样液体就受到强烈的扰动,在壁面上的液体热边界层不断受到破坏,随之又很快形成新的气泡,出现周而复始的变化情况。所以沸腾换热系数远比无相变时的流体换热系数要高。水在常压下的沸腾换热系数为4600~12000W/(m2·K)。
一、泡状沸腾过程的特点
1.水在大容器中泡状沸腾时的温度分布
水在容器中沸腾时,其温度tf稍大于液面压力下的饱和温度ts,且越接近加热面tf越高,紧贴加热面处的水温tf等于壁面温度t W。图16-11示出在压力为0.1013MPa、加热壁面对水的热流密度q=22445W(m2K)时,沸腾水温度tf的分布情况。水在液面处的过热度Δt=tf-ts=0.4~0.6℃,在加热壁面处Δt=t W-ts=9.1℃。
2.汽化核心数与过热度的关系
当加热壁面上的液体具有一定过热度时,在它的粗糙不平处就会形成气泡,如图16-12所示,产生气泡处为汽化核心。加热壁面上的汽化核心数n,取决于壁面的过热度Δt=t W-ts和壁面的粗糙程度,并随二者的增加而增加。
图16-11沸腾时水温tf的分布情况
图16-12 加热面上气泡的形成
3.气泡生成的频率与过热度的关系
在图16-12中,(a)为加热壁面上在某汽化核心处生成气泡;(b)为气泡在浮升力作用下即将跃离壁面;(c)为气泡已跃离壁面。气泡跃离壁面时要从壁面带走一定的热量。当汽化核心处的液体重新被加热至一定过热度时,又产生新的气泡。只要加热面不断地被加热,汽化核心处就会每隔一定时间形成一个气泡。每生成一个气泡所需时间的倒数称为气泡的生成频率。壁面的过热度越大,频率也越大。
泡状沸腾时壁面过热度Δt=t W-ts越大,在单位壁面上的汽化核心数越多,气泡生成频率也越大。显然此时的换热系数α也越高。
二、泡状沸腾变为膜状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
图16-13 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α=f(Δt)与q=f(Δt)曲线
1-自然对流;2-泡状沸腾;3-膜状沸腾
图16-13为大气压力下水沸腾放热时换热系数α以及热流密度q随壁面过热度Δt的变化关系。α=f(Δt)的曲线AB段是壁面对水的自然对流换热,此时过热度不高,壁面上还未形成汽泡。BC段为泡状沸腾,Δt越大汽化核心数越多,α也越大。当Δt增大到某一值时,泡状沸腾转变为膜状沸腾。此时在加热面上形成一层蒸汽膜层把加热面与水隔离,当汽膜增厚到一定程度就会跃离壁面分裂成许多汽泡冲出液面。由于蒸汽的λ值远低于水,所以当膜状沸腾时,其加热面对水的沸腾换热系数急剧变小,如图所示,α曲线过C点后突然下降,q曲线也随α的下降而下降。由泡状沸腾变为膜状沸腾的转折点C时的Δtcr、αcr以及qcr称作临界温差、临界换热系数以及临界热流密度。在0.1013MPa压力下水的Δtcr≈25℃,αcr≈50000W/(m2·K),qcr≈1.25×106W/m2。若加热面为电加热器,则其热流密度q为常数。因此,一旦热流密度高达qcr值,沸腾转为膜状沸腾,α下降,致使Δt迅速上升高达1000℃以上,这可以使加热面烧毁。例如,当加大浸沉在饱和水中的电炉丝的电流,可看到丝上泡状沸腾向膜状沸腾过渡的现象,同时也可看到白炽的电光,电炉丝即刻熔断。再如,一个恒热流密度的加热器、核动力中的铀棒释热以及蒸汽锅炉中的水冷壁等设备,都会因不适当地加大过热度而使设备发生烧毁的危险。当Δt相当于D点以后的值时,热流密度又继续迅速回升,这是因为壁温过高,辐射传热量随绝对温度四次幂急剧增加所造成的。当水滴落在赤热的铁板上,水滴会在铁板上呈球形滚动,而不润湿板面,这是由于在水滴下面形成了蒸汽膜。板面过热度在D点以后的值,都呈膜态沸腾,人们称D点为“莱登佛罗斯特”点。
三、大容器中泡状沸腾时的计算式
近几十年来,在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液体进行了在不同的加热面上泡状沸腾的实验,积累了丰富的试验资料。但由于现象的复杂性,至今还未得出满意的准则方程式。现介绍罗森诺于1952年提出的直接求q值的公式
式中:cp,1——饱和液体的比定压热容,J/(kg·K);
CW.1——由实验确定的壁面与液体组合情况的经验常数,铜壁对水、铂对水、不锈钢对水时,CW,1=0.013;黄铜对水时,CW.1=0.006;
r——比汽化潜热,J/kg;
g——重力加速度,m/s2;
q——热流密度,W/m2;
Δt——过热度,Δt=(t W-ts)℃;
μ1——饱和液体的动力粘度,kg/(m·s);
σ——液体与蒸气界面的表面张力N/m,当ts=100℃时,水的σ=58.8×10﹣3N/m;
ρ1,ρυ——相应于饱和温度时液体与蒸气的密度,kg/m3;
Pr1——液体处于ts时的Pr数。
式(16-32)中的指数n,对水n=1,对其他液体n=1.7。
对水的泡状沸腾,用式(16-32)计算所得的α值与实验值比较,最大偏差可达±20%。
对于水在大空间中的泡状沸腾,当p=0.1~4MPa时,米海耶夫给出的经验公式为
由于q=αΔt,上式又可改写为(www.xing528.com)
式中:p——沸腾时的绝对压力,Pa;
q——热流密度,W/m2;
Δt——壁面过热度(t W-ts),K。
复习思考题
1.流体在平壁上或管内流动时,随着纵向距离x的增加,其局部换热系数αx为什么会逐渐减小?如何利用这一规律来增大壁面对流体的平均换热系数?
2.流体纵向流过管道时,为什么对各种断面形状的管道可用同一准则方程进行计算?其定形尺寸应怎样选择?流体横掠不同断面形状的管道时,其换热系数是否也可用同一准则方程来计算?为什么?
3.为什么自然对流时的换热系数要比受迫对流时低?夏天开风扇时人们感到凉快,为什么?
4.冬天气温为5℃时,你左手置于5℃的空气中,右手置于5℃的水中,为何右手远比左手感到冷?
5.流体在管内流动时长管和短管比较,哪一个平均换热系数大?同样长的直管和蛇形弯管,哪一个平均换热系数大?
6.准则方程中的(Prf/Pr W)0.25项起何作用?为何对于空气的换热系数计算可以略去此项?
7.若有一水平夹层,其上壁面为热面,下壁面为冷面,问该夹层的空气当量导热系数λe是多大值?
8.为什么蒸汽动力装置的冷凝器上必须装设抽气装置?
9.蒸气凝结换热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使壁面形成珠状凝结?
10.液体的沸腾换热系数与气泡的形成有何关系?
11.当把一杯水倒在一块赤热的金属板上时,板面上立即会产生许多跳动的小水滴,并能在短期内不汽化。试以传热学观点说明这一莱登佛罗斯特现象。从图16-13中估计壁面过热度至少应该高达多少?
12.牛顿冷却公式q=αΔt是建立在q与Δt成正比基础上的。当换热过程的α本身就是Δt的函数时,q与Δt还保持正比关系吗?你能举出哪一种对流换热现象的α随Δt的变化很大,哪一种现象的α与Δt无关?
13.在一个大容器的沸腾水中再放置一个铝质小容器,小容器中的水是否能沸腾产生气泡?
习题
1.冷凝器中冷却水管内径d=17mm,冷却水进出口平均温度tf=20℃,水的平均流速w=2m/s。设管壁温度t W=25℃,试求管壁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系数。
2.试求燃气横向流过锅炉省煤器管束时的平均换热系数。管子为叉排,沿气流方向共30排,外径d=38mm,燃气在管束最窄处的平均流速w=11m/s,燃气进入管束时的温度tfl=680℃,流出管束时为tf2=320℃(取空气的物性参数作为燃气的物性参数)。
3.有一台R22冷凝器试验台,用两根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紫铜管串联组成。管外径为20mm,壁厚为2mm,每根管长1m。测得R22冷凝温度为30℃,水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17℃,流速为1m/s。求管内外两侧的对流换热系数各为多少?
4.直径为0.1mm的电阻丝作为热线风速仪的测速元件。细丝轴线与气流方向垂直。设气流为空气,温度为20℃,电阻丝温度为40℃。加热功率为17.8W/m。略去电阻丝对空间的辐射换热等热损失,认为全部热量皆由对流换热所散失。求空气流的速度w。
5.机舱内有一根长10m的蒸汽管道,包扎热绝缘材料后,外径d=300mm,外壁温度t W=70℃,机舱内空气温度t=25℃,若不计算辐射热损失,求该管道的热损失Q。
6.尺寸为100cm×80cm的玻璃双层窗,玻璃厚为4mm,λ=0.762W/(m·K)。双层窗中间空气层厚为3cm。冬天时此玻璃夹层的热面温度为10℃,冷面温度为﹣10℃,求通过此玻璃窗的热量Q。
7.冷凝器中最上面一排横管的外径d=20mm,管壁温度t W=15℃,蒸气绝对压力p=4590Pa,试求干饱和水蒸气对横管的换热系数,以及每小时每米横管上的凝水量。
8.绝对压力p=0.1MPa的干饱和蒸汽在直径d=40mm、高h=1m、管壁温度t W=60℃的竖管管壁上进行膜状凝结,试计算其换热系数。若管子横放,其他条件不变,则换热系数可增大百分之几?
9.水在直径为6.4mm的直黄铜管中做受迫对流换热,定性温度tf取管道入口处的水温40℃,若使α等于Δt为5℃时大气压力下水的泡状沸腾的α,问管内流速要达多少才行?
10.用电加热的导线作为蒸汽发生器,容器中水的饱和温度ts=100℃。问达到临界热流密度qcr时该导线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给定导线的直径d=1mm,电阻率ρ=1.1 Ωmm2/m。
11.设计好的沸水电加热器壁面的过热度为10℃。若将该加热器置于20℃的空气中,并通上电流,试估算壁温将高达多少度?实际上能否达到这一温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