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省钱的转移原理、方法和操作

省钱的转移原理、方法和操作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省的转移原理对于服装来说,省道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在同一衣片上省的位置从一个地方移至另一处,不影响尺寸及适体性。2.常用的转移方法按操作方法分。将全胸省量的一部分根据款式需要进行转移,另一部分留在原处作放松量。4.省的操作实例省大多用于向袖窿、领围转移或者分散制作样板的场合。肩省便完成了向袖窿的转移。肩省被部分分散转移到了后领围中。

省钱的转移原理、方法和操作

1.省的转移原理

对于服装来说,省道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在同一衣片上省的位置从一个地方移至另一处,不影响尺寸及适体性。这里所指的位置主要是身体凸起部位,如胸凸,肩胛凸、腹凸、臀凸、肘凸等。上衣的关键在于胸凸的处理。

胸省的转移如图6-35所示。由于胸凸主要集中在胸高点(BP)上,以凸点为圆心,向四周360°范围内引起无数条射线均可设计省位。因此,胸省可以相互转移,但是得到的立体效果仍是完全相同的,所处不同位置的省可根据其位置命名,但其实质都是对胸部实施造型,胸省的唯一变化都能给女装设计创造一个无穷大的款式库。

图6-35 胸省的转移

理论上的胸省及其转移必须通过胸高点,而在实际运用中,省尖点指向BP但不应到达BP,需距离3 cm左右以求美观文雅,适合胸部的真正状态(类似球面而非锥面)。

2.常用的转移方法

(1)按操作方法分。

纸样折叠法。又称纸样剪开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剪开预定的省线至BP点,折叠原省量,使剪开线成张角,从而将省移动到预定的位置。

②纸样旋转法。纸样旋转法的原理与纸样折叠法基本相同,但在方法上有所区别,纸样折叠法需要将纸样剪开,使用一次后便无法使用;纸样旋转法不需要将纸样剪开,能保持纸样的完整并可以多次使用,但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2)按转移类型分。

①全省转移。将全胸省量从一个地方全部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转移方式,适合合体型服装。

②部分转移。将全胸省量的一部分根据款式需要进行转移,另一部分留在原处作放松量。

③分解转移。根据款式的需要,将全胸省量分成若干份转移到所需的位置。

3.省转移实例

(1)袖窿省转移为侧缝省,如图6-36所示。

图6-36 袖窿省转移为侧缝省

①将BP点和转移位置用线连接,将此点作为B点。

②将胸省的胸线侧作为A点,并将BP点作为基点压住,顺时针方向转动原型样板,使A点与A′点重叠,此时,由于B点移动而产生了B′点。

③画出A(A′)点到B′点的轮廓线,并用直线连接B′点到BP点。由于袖窿省的闭合,B点转移到了B′点,胸省就转移到了侧缝上。由于B点和BP点之间的距离比A点和BP点之间的距离长,所以侧线上的省量也大了。

(2)袖窿省转移为腰省,如图6-37所示。

图6-37 袖窿省转移为腰省

①将BP点和转移的位置用线连接,将此点作为B点。

②将胸省的胸线侧作为A点,再以BP点为基点压住,顺时针方向转动原型样板,使A点移动到A′点上重叠,此时由于B点的移动又产生了B′点。

③画出A(A′)点到B′点的轮廓线,并直线连接B′点和BP点。这样,胸省就转移到腰围线上。B点和BP点之间的距离比A点和BP点之间的距离长,所以在腰围线上的省量也大。

(3)袖窿省转移为肩省,如图6-38所示。

图6-38 袖窿省转移为肩省

①将BP点和转移位置连接,将此点作为B点。

②将胸省的BP点侧作为A点,再以BP点为基点压住,逆时针方向移动原型样板,使A点移动到A′点上重叠,此时由于B点的移动又产生了B′点。

③画出A(A′)点到B′点的轮廓线,并直线连接B′点和BP点。随着B点向B′点的转移,胸省就转移为肩省。由于B点和BP点之间的距离是A点和BP点之间距离的2倍左右,所以肩省的省量也成为袖窿省的省量的2倍。

(4)袖窿省转移为前中心省,如图6-39所示。

图6-39 袖窿省转移为前中心省

①把BP点和转移位置用线连接起来,此点作为B点。

②将胸省的SP点作为A点,再以BP点为基点压住,逆时针方向转动原型样板使A点移动到A′点上重叠,此时由于B点的移动产生了B′点。

③画出A(A′)点到B′点的轮廓线,并直线连接B′点到BP点。随着B点向B′点转移,胸省就转移到前中心。B点和BP点之间的距离比A点和BP点之间的距离短,所以在前中心的省量少。

4.省的操作实例

省大多用于向袖窿、领围转移或者分散制作样板的场合。肩省向袖窿转移或者分散成为袖窿的放松量或者垫肩的放松量,在样板上作为省而不被除去。

(1)肩省向袖窿转移,如图6-40所示。

图6-40 肩省向袖窿转移

①将肩省省尖和转移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并将此点作为D点。(www.xing528.com)

②将肩省SP点作为C点,压住肩省省尖作为基点,将C点转移到C′点,同时D点也向D′点转移。

③作从C(C′)点到D′点的轮廓线。肩省便完成了向袖窿的转移。

(2)肩省向领围转移,如图6-41所示。

图6-41 肩省向领围转移

①将肩省省尖和转移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并将此点作为E点。

②把肩省的SNP点作为C点,并把肩省省尖压住作为基点,把C点向C′点转移,同时E点向E′点转移。

③作从C(C′)点到E′点的轮廓线。

肩省完成了向后领围的转移,这时省成为后领围省或高领围省。

(3)肩省向肩和领围转移,如图6-42所示。

图6-42 肩省向肩和领围转移

①将肩省省尖和转移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并将此点作为E点。

②把肩省的SNP点作为C点,并将省量等分的位置作为C″点。

③以肩省省尖为基点压住,将C点向C″点移动,将E点向E′点转移。

④作E′点到C(C″)点的轮廓线。

肩省被部分分散转移到了后领围中。被转移到领围的省最终被款式消化或成为省、缩缝量。

(4)肩省向领围和袖窿转移,如图6-43所示。

图6-43 肩省向领围和袖窿转移

①将肩省省尖和转移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并确认为D、E点。

②将肩省的SNP点作为C点,并将省量等分的位置作为C″点。

③压住肩省省尖作为基点,首先把C点向C″点移动,然后将E点向E′点移动。

④作E′点到C(C″)点的轮廓线。肩省被分散到了后领围。

⑤将C′点转移到C(C″)点,同时将D点转移到D′点。

⑥作C(C″)点到D′点的轮廓线,剩下的肩省量被转移到了袖窿线。被转移到袖窿线的省,成为袖窿的放松量。

(5)腰省的操作。腰省是指腰部有分割的紧身款式。侧面的省在样板上闭合,不作为省。

(6)后腰省的操作如图6-44所示。

图6-44 后腰省的操作

①将腰省近侧缝线一侧作为A点,并将此省尖作为B点。

②把B点和转移的位置连接,并将此点作为C点。

③压住B点作为基点,把A点向A′点转移。

④作A(A′)点到C′点的轮廓线。C点向C′点转移形成腰省闭合,C点到C′点的展开成为袖窿的放松量。

(7)前腰前腋下省的操作如图6-45所示。

图6-45 前腰前腋下省的操作

①将腰省近侧缝线一侧作为A点,并将其省尖作为B点。

②压住B点作为基点,把A点向A′点转移。

③画出A(A′)点到B点的轮廓线。腰省被闭合。

(8)省的分解转移如图6-46所示。

图6-46 省的分解转移

图6-46 省的分解转移(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