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紧缺已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节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项革命性措施,这些国情和理念已逐渐被社会所认同。我国政府已在节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已取得成效。但是与我国缺水的严峻形势相比,节水的步伐还不是很快,需要进一步采取对策和措施。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重在节水,节水的重点在农业,因为农业用水占整个用水量的70%以上。相对而言,工业节水的主要问题是治污,1t废水往往造成数百吨的原水遭污染,而用水量可通过价格机制得到有效的制约,节水手段也较容易施行。生活用水也如此,实行定量用水、超量加价的办法可起到立竿见影的节水效果。所以农业用水既是我国节水的重点,也是难点,需深入研究,寻找对策。
当前,农业节水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种粮效益低,农业灌溉水价不能充分发挥节水的杠杆作用。当前的农业供水低水价很大程度是吃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水利工程的老本。提高水价是一个比较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农业供水一方面要考虑供水成本,另一方面在当前种粮效益较低的情况下,又要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这既要农民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水,扩大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同时各级财政对农业供水亏损应有相应的补贴政策。
(2)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农田水利工程还很难完全市场化。即使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国家依然对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有补贴,况且他们的农业经营大都达到规模经济的程度,单位工程的收益较大。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收益远没有达到社会资本收益的平均水平,否则,社会游资不会追逐股票、地产,而去投资农田水利工程。因此,认为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就可完全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水利工程的投入,包括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主要应是政府行为,由各级财政投入为主,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www.xing528.com)
(3)农业生产体制对农田水利建设有天然制约。我国农民目前人均耕地不到2亩,户均不到8亩(还分不同地块),一般谈不上规模经济。加之粮价持续走低,种粮的收益本来就少,发展节水与维持现状的投资敏感性很差。这给节水工程带来一定的难度。
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但涉及节水技术,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建议水利部深入研究并提出以节水为重点,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对稳定的农田水利投资、管理以及产权等有关政策,探讨增加水利投入以及国家财政补助的最佳途径和效果,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经济研究会赴澳大利亚新西兰
节水抗旱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考察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