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十分重视水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水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统一管理。如新西兰1991年实施《自然资源管理法》,1994年公布了《2001年环境战略规划》,1996年颁布了《土地可持续发展战略》,1998年制定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国家议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也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目的在于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土资源,使水资源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为实施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澳、新两国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依法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中央负责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组织督促、检查地方执行情况,制定技术标准,提供信息,指导地方工作;地方政府(联邦制下的州政府)是主要执法部门,负责水管理职能,包括水质、水量、水污染、地下水、用水调度、河道管理、防洪等工作。事权划分清晰,各负其责,管理协调。如水土保持工作,涉及农、林、水等部门,由于均在一个部内管理,比较好协调。又如水质监测等工作,涉及农、水、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中央各部门各有其技术标准,所以各管各的标准制定与实施,并提供信息与服务,而地方又有当地的技术标准,也要遵循,具体实施操作的事则一律由地方的水土资源机构承担。
澳大利亚不过200年历史,自然条件与我国有相似之处,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科技为先导,促进经济发展。在科研方面,一是以应用的战略性研究为主;二是国家投入大,研究机构约70%的经费来自国会;三是研究成果转化快,投入市场效益好。澳、新两国在闸坝、水电、供水运行上自动化程度很高,都是遥测遥控,运行人员很少,同时还都建立了流域统一管理、水量调配的数学模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咨询开展有偿服务也是个方向,如新西兰技术顾问咨询按100新元/小时收费。
3.流域统一管理大有可为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河流域委员会是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成功例子。该流域机构随着跨流域综合开发工程的兴建应运而生,随着管理工作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壮大。该流域委员会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流域内实行统一规划,全面管理,不仅管水资源,而且对流域内的水、土等自然资源实行统一开发和管理。管理内容不仅有水量、水质,还有水价,不仅管农村,还管城镇。二是管理机构健全。①决策机构——部长理事会,由联邦政府主管水利的农业部长任主席,联邦和州政府的水利、土地、环保等有关部门官员任理事;②咨询、评议机构——公众参与委员会、由各主要支流地区各推举一人组成,负责反映地方意见,为部长理事会的决策提供咨询和评议;③执行机构——主要由技术专家组成,是一常设机构,贯彻部长理事会的决定,负责流域管理的日常工作。三是人员精练。整个流域委员会不足100人,其常设的执行委员仅40余人,委员会对流域的管理主要依靠各州政府的水土资源管理机构进行。(www.xing528.com)
澳大利亚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据调查,在近100年时间内,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沙化、盐碱化的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40%~50%,森林资源已砍伐毁掉了近一半。目前由于人类活动和开发、建设项目的兴建,全国每年仍新增50万hm2左右水土流失面积。澳大利亚对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非常重视,早从1936年起各州先后成立了水土保持局,1938年起各州相继制定了《水土保持法》,1946年联邦政府成立了水土保持常务委员会,各州健全了水土保持管理机构,目前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人员已达5万多人。
澳大利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一是加强法制,规定坡度为18度以上土地禁止耕种;二是采取植树、种草、封禁等措施;三是通过宣传教育,增加全民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四是依法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如雪山工程的水源区确定为国家公园,除供人观光外,不发展其他产业。正是由于一贯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雪山工程的各大小水库及河道、渠道泥沙淤积量很小。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少、人们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意识又比较强,目前水土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5.水利、水土保持、水电改革有特色
澳、新两国政府水资源管理部门多年来改革步伐不停,成效日益突出。新西兰将灌溉设施卖给土地所有者。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自然资源环境部专门成立了治理水土流失的组织,防治土地退化问题;州政府制定政策,对城乡水土资源管理机构实施监督;面对灌区和城乡供水日益紧缺的状况,该州未雨绸缪,采取措施,水资源竞价上市交易,随行就市,干枯年、丰水年,水价不同,一年之内,一周之内水价也不同,用价格杠杆,以竞争的方式进行水资源综合平衡,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委员会所属七座水电站的电力也实行的是竞价上网的办法。全澳有许多发电厂,有东西两个电网,却只有一个电务市场。各电厂竞价上网,每半小时报一次价,国家电力交易有限公司,每5分钟公布一次电价,择优上网。竞争搞活了市场,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水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