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菌
2.传播途径
通过水以及食物、手、苍蝇等经口传染给健康人。
3.症状(www.xing528.com)
病菌侵入人体后经过3~42天,平均2周出现症状。起病多数缓慢。起病第1周体温逐日呈梯形上升,至1周末体温可达39~41℃,伴有畏寒、头痛、食欲减退、腹胀和便秘等症状,右下腹可有压痛。病后第2周起,高热持续不退,一般可持续10~14天,病人神志迟钝,表情淡漠,听觉减退,严重时讲胡话、抓空等无意识举动或昏睡,也可有黄疸、中毒性心肌炎和休克等。脉搏虽增快,但和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医学上称相对缓脉,是伤寒特征之一。约有2/3病人有脾肿大,1/3肝肿大,1/3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在胸腹部较多,呈玫瑰色,直径3~4 mm,稍高出皮肤,压之退色,常出现在起病后第7~10天。起病后第4周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饮食护理不当,在起病后第2~4周出现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此外,治疗不彻底或不及时则易形成慢性带菌,成为潜在隐患。
4.预防与治疗
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隔绝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发现伤寒病人应及早隔离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到完全恢复为止,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和血压等变化。注意口腔及皮肤清洁,防止褥疮。注意饮食,高热时给予米汤、藕粉和豆浆等流质饮食,以后随体温下降而适当调整,一般在起病后30天内均应给予易消化的少渣食物,特别是恢复期更应注意,否则容易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高热时可物理降温,便秘不可用泻药,宜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根据药敏情况适当选用抗菌药物,全程和足量治疗。
副伤寒分副伤寒甲、乙、丙三种,与伤寒非常相似,较难区别,主要靠细菌学检查加以区分。所不同的是,副伤寒潜伏期较伤寒为短(6~8天),起病急,热程短,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治疗预防方法与伤寒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