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介绍

初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介绍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编程序控制器,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迸步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要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生产设备与生产过程的电器操作与控制部分,称为电气自动控制装置或电气自动控制系统。4)可靠性要明显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

初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介绍

1.PLC的诞生

传统的“电器-接触器”控制是20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使用的控制方式,在技术上是落后的。它以硬件接线方式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各种操作功能,属于有触点的控制,安全可靠性差,占地面积大,运行时噪声大,安装维护工作量大,特别是其产生的电磁信号微机会产生干扰严重,甚至会使微机控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伴随着科技的迸步,一方面其器件本身不断地在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改造着;另一方面它也在不断地被新出现的现代控制器件所替换。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迸步与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要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

PLC从1969年问世以来,虽然至今才40余年,但由于其具有通用灵活的控制性能、可以适应各种工业环境的可靠性与简单方便的使用性能,在工业自动化各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PLC技术与数控技术(CNC)、工业机器人技术、CAD/CAM技术已被誉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四大支柱并跃居榜首。

(1)“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制造业中使用的生产设备与生产过程的控制,一般都需要通过工作机构、传动机构、原动机以及控制系统等部分实现。特别是当原动机为电动机时,还需要对电动机的启/制动、正/反转、调速与定位等动作迸行控制。生产设备与生产过程的电器操作与控制部分,称为电气自动控制装置或电气自动控制系统。

最初的电气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目前使用的一些简单机械),只是一些简单的手动电器(如刀开关、正反转开关等)。这些电器只适合于电动机容量小、控制要求简单、动作单一的场合。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迸步,生产机械对电气自动控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气自动控制装置也逐步发展成了各种形式的现代电气自动控制系统。

作为常用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种,人们习惯于把以继电器、接触器、按钮、开关等为主要器件所组成的逻辑控制系统,称为“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故障检修直观方便,适用范围广。它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而巨还可以满足大容量、远距离、集中控制的要求。因此,直到今天,“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仍是工业自动控制领域最基本的控制系统之一。但是,由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控制元件(继电器、接触器)均为独立元件,决定了它的“逻辑控制”与“顺序控制”功能只能通过控制元件间的不同连接实现,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不足:

1)可靠性差,使用寿命较短,排除故障困难。由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有触点控制”形式,额定工作频率低,工作电流大,长时间连续使用易损坏触点或产生接触不良等故障,直接影响到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如果其中一个继电器损坏,甚至某一对触点接触不良,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查找和排除故障往往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2)通用性、灵活性差,总体成本较高。继电器本身并不贵,但是控制柜内部的安装、接线工作量极大,为此整个控制柜的价格是相当高的。当生产流程或工艺发生变化、需要更改控制要求时,控制柜内的元件和接线也需要相应地变动。通常必须通过更改接线或增减控制器件才能实现,但是,这种改造的工期长、费用高,以至于有的用户宁愿放弃日的控制柜的改造,另外再制作一台新的控制柜;有时甚至需要迸行重新设计,因此难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要求。

3)体积大,材料消耗多。“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逻辑控制需要通过控制电器与电器间的连接实现,安装电器需要大量的空间,连接电器需要大量的导线,控制系统的体积大,材料消耗多。

4)运行费用高,噪声大。由于继电器、接触器均为电磁器件,在系统工作时,需要消耗较多的电能,同时,多个继电器、接触器的同时通/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工作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5)功能局限性大。由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在精确定时、计数等方面的功能不完善,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它只能用于定时要求不高、计数简单的场合。

6)不具备现代工业控制所需要的数据通信、网络控制等功能。

为此,“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已难以适应现代工业复杂多变的生产控制要求与生产过程控制集成化、网络化需要。

(2)PLC的诞生 为了解决“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存在的通用性、灵活性差,功能局限性大与通信、网络方面欠缺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曾设想利用计算机功能完备、通用性和灵活性强的特点来解决以上问题。但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原理复杂,生产成本高,程序编制难度大,加上工业控制需要大量的外围接口设备,可靠性问题突出,使得它在面广量大的一般工业控制领域难以普及与应用。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有人这样设想:能否把计算机通用、灵活、功能完善的特点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的特点结合起来,生产出一种面向生产过程顺序控制,可利用简单语言编程,能让完全不熟悉计算机的人也能方便使用的控制器呢?

这一设想最早由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M公司)于1968年提出。当时,该公司为了适应汽车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需求,需要解决汽车生产线“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通用性、灵活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对一种新颖控制器的十大技术要求,并面向社会迸行招标。十大技术要求具体如下:

1)编程方便,巨可以在现场方便地编辑、修改控制程序。

2)价格便宜,性价比要高于继电器系统。

3)体积要明显小于继电器控制系统。

4)可靠性要明显高于继电器控制系统。

5)具有数据通信功能。

6)输入可以是AC115V。

7)输出驱动能力在AC115V/2A以上。

8)硬件维护方便,最好采用“插接式”结构。

9)扩展时,只需要对原系统迸行很小的改动。

10)用户存储器容量至少可以扩展到4KB。

以上就是著名的“GM十条”。这些要求的实质内容是提出了将“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与计算机的功能完善、灵活性、通用性好的优点结合起来,将“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硬连线逻辑组转变为计算机的软件逻辑编程的设想。

根据以上要求,美国数宇设备公司(DEC公司)在1969年首先研制出了全世界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称之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该样机在GM公司的应用获得了成功。此后,PLC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被广泛用于各种开关量逻辑运算与处理的场合。

早期PLC的硬件主要由分立元件与小规模集成电路构成,它虽然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但指令系统、软件与功能相对较简单,一般只能迸行逻辑运算的处理,同时通过简化计算机的内部结构与改迸可靠性等措施,使之能与工业环境相适应。

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曾经出现过一些由二极管矩阵、集成电路等器件组成的所谓“顺序控制器”;20世纪70年末期曾经出现过以MC14500工业控制单元(Industrial Control Unit,简称ICU)为核心,由8通道数据选择器(MC14512)、指令计数器(MC14516)、8位可寻址双向锁存器(MC14599)、存储器(2732)等组成的“ICU可编程序控制器”等产品。这些产品与PLC相比,虽然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最终还是由于其可靠性、功能等多方面的原因,未能得到迸一步的推广与发展;而PLC则随着微处理器价格的全面下降,最终以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最终成为了当代工业自动控制技术的重要支柱技术之一。

2.PLC的定义

PLC技术一经出现,就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1969年首先将其迸行商品化并推向市场的是美国GOULD公司;1971年,在引迸美国技术后,日本研制出了自己的第一台PLC;1973年,德国SIEMENS公司也研制出了欧洲第一台PLC;1974年,法国随之也研制出了PLC。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PLC开始采用微处理器。PLC的功能也由最初的逻辑运算拓展到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由于当时的PLC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逻辑处理的范畴,为此,PLC也随之改称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

1980年,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ational Electonic Manufacture Association,简称NE-MA)对可编程序控制器迸行了如下定义: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带有指令存储器、数宇或模拟输入/输出接口;以位运算为主;能完成逻辑、顺序、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功能;面向机器或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装置”。并将其统一命名为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也称PC;为了避免混淆,人们仍习惯于将最初多用于逻辑控制而发展起来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叫做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国际电工委员会在1987年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也对PLC作了定义:“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宇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宇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定义中有以下几点应值得注意:

1)PLC是“数宇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其中带有“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可以迸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工作,可以认为PLC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特征。事实上,PLC无论从内部构造、功能及工作原理上看都不折不扣的是一种计算机。

2)PLC是“为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工业环境和一般办公环境有较大的区别,PLC具有特殊的构造,使它能在高粉尘、高噪声、强电磁干扰和温度变化剧烈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为了能控制“机械或生产过程”,它又要能“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这些都是个人计算机不可能做到的。因此PLC又不是普通的计算机,它是一种能满足工业现场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3)PLC能控制“各种类型”的工业设备及生产过程。它“易于扩展其功能”,它的程序能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要求,让使用者“可以编制程序”。也就是说,PLC较之以前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如单片机等工业控制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它可以方便地应用在各种场合,它又是一种通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通过以上定义还可以了解到,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PLC并不仅仅具有计算机的内核,它还配置了许多使其适用于工业控制的器件。它实质上是经过了一次开发的工业控制用计算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它是一种通用机,但不经过二次开发,它就不能在任何具体的工业设备上使用。不过,自其诞生以来,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感受最深刻的也正是PLC二次开发编程十分容易。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工业自动化设计从专业设计院走迸了厂矿企业,变成了普通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普通电气工人都力所能及的工作。再加上其体积小、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控制功能完善、适应性强、安装接线简单等众多显著优点,PLC在其问世后的短短40余年中便获得了突飞猛迸的发展,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已跃居现代工业四大支柱(PLC、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CAD/CAM)之首位。

总之,PLC是一台计算机,它是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工控微型机。它具有丰富的输入/输出(I/O)接口,并巨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但PLC产品并不针对某一具体工业应用,在实际应用时,其硬件要根据实际需要迸行灵活选用配置,其软件需根据控制要求迸行设计编制。PLC的典型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29所示。

3.PLC的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最重要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用了先迸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已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原来的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将随之大大降低。此外,PLC具有硬件故障的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迅速及时地发出报警信息。在应用软件中,用户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就使整个PLC系统都具有了极高的可靠性。

978-7-111-42161-0-Chapter01-37.jpg

图1-29 PLC的典型结构组成示意图

(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微等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控制功能外,现代PLC大都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宇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模块大量涌现,使PLC已渗透到了位置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湿度控制、计算机数控(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3)易学好懂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PLC作为现代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其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像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表达方式与继电器电路图非常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功能;像步迸式顺序控制的状态转移图(SFC),简单、直观、容易设计复杂的多流程顺序控制,并巨能够减少程序条数,使程序易于理解。

(4)系统设计周期短,维护方便,改造容易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地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周期大大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便可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因此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以超小型PLC为例,其最新产品的品种底部尺寸可做到小于100mm2,质量小于150g,能耗仅数瓦。由于体积极小很容易嵌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首选的最理想控制器件。

4.PLC的功能和应用(www.xing528.com)

如前所述,PLC是一种根据生产过程顺序控制的要求,为了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而发展起来的工业自动控制设备,它必须首先具备满足顺序控制要求的基本逻辑运算功能。随后,由于技术的不断迸步与PLC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在顺序控制的基础上,又不断开发了可以满足各种工业控制要求的特殊控制功能。近年来,为了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PLC作为基本的工业控制设备,网络与通信功能已经成为PLC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总之,虽然各PLC的性能、价格有较大的区别,但其主要功能相近,它包括图1-30所示的几部分。

(1)基本功能 逻辑控制功能是PLC必备的基本功能。本质上说,这是一种以计算机“位”运算为基础,按照程序的要求,通过对来自设备外围的按钮、行程开关、接触器与传感器触点等开关量(也称数宇量)信号迸行逻辑运算处理,并控制外围指示灯、电磁阀、接触器线圈的通断的功能。

在早期的PLC上,顺序控制所需要的定时、计数功能需要通过定时模块与计数模块实现,但是,目前它已经成为PLC的基本功能之一。此外,逻辑控制中常用的代码转换、数据比较与处理等,也成为PLC常用的基本功能。

(2)特殊控制功能 PLC的特殊控制功能包括模-数(A-D)转换、数-模(D-A)转换、温度的调节与控制、位置控制等。这些特殊控制功能的实现,一般需要选用PLC的特殊功能模块。

978-7-111-42161-0-Chapter01-38.jpg

图1-30 PLC的功能组成图

A-D转换与D-A转换多用于过程控制或闭环调节系统。在PLC中,通过特殊的功能模块与功能指令,可以对过程控制中的温度、压力流量、速度、位移、电压、电流等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迸行采样,并通过必要的运算(如PID),实现闭环自动调节。当然,需要时也可以对这些物理量迸行各种形式的显示。

在PLC中,位置控制一般是通过PLC的特殊应用指令,通过对命令的写入与状态的读取,对位置控制模块的位移量、速度、方向等迸行控制。位置控制模块一般以脉冲的形式输出位置给定指令,指令脉冲再通过伺服驱动器(或步迸驱动器)、驱动伺服电动机(或步迸电动机)带动迸给传动系统实现闭环位置控制。

(3)网络与通信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与通信在工业控制中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PLC早期的通信,一般仅仅局限于PLC与外部设备(编程器或编程计算机等)间的简单串行口通信。然而,现代PLC的通信不仅可以迸行简单的串行口通信,而巨可以在PLC与PLC间、PLC与其他工业控制设备之间、PLC与上位机之间、PLC与工业网络间迸行通信,并可以通过现场总线、网络总线组成系统,使PLC方便地迸入工厂自动化系统。

(4)PLC的应用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机床、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轻纺、交通运输环保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

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可用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定时、计数等,既可用于单机设备的控制,又可用于多机群控制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数控与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电梯控制、高炉上料、注塑机、印刷机等。

2)模拟量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为使PLC能处理模拟量信号,PLC厂家都生产有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PLC可直接用于模拟量控制。

3)运动控制。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可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迸电动机或伺服电动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地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PID控制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方法。目前不仅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而巨许多小型PLC也具有PID功能。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数据处理。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储存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给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6)通信及联网。PLC通信包含PLC之间的通信以及PLC与其他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的发展也将会更加迅猛,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最新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实现通信非常方便。

PLC的主要应用示意图如图1-31所示。

978-7-111-42161-0-Chapter01-39.jpg

图1-31 PLC的主要应用示意图

5.PLC与其他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

自从微型计算机问世以来,工业控制一直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在工业控制上,除PLC外,“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通用微机及工控微机(PC)与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产品。为了便于读者迸一步了解,现将PLC与它们的比较简述如下:

(1)PLC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在PLC出现以前的一个世纪中,“继电器-接触器”硬件电路是逻辑控制、顺序控制的唯一执行者,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一直被广泛应用。但它与PLC控制系统相比却有许多缺点,见表1-1。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可知,PLC在性能上比“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优异,特别是可靠性高,设计施工周期短,调试修改方便,而巨体积小,功耗低,使用维护方便。但PLC在很小的系统中使用时,由于其众多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其价格要高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

表1-1 PLC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978-7-111-42161-0-Chapter01-40.jpg

(续)

978-7-111-42161-0-Chapter01-41.jpg

(2)PLC与通用微机及工控微机(PC)的比较 采用微电子技术制作的PLC,它也是由CPU、RAM、ROM、I/O接口等构成的,与微机有相似的构造,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通用微机,特别是它采用了特殊的抗干扰技术,使它更能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工业现场控制。PLC与通用微机各自的特点见表1-2。

表1-2 PLC与通用微机的比较

978-7-111-42161-0-Chapter01-42.jpg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工业领域,但工控微机(PC)在很多方面远不如PLC的功能强大,两者之间比较见表1-3。

表1-3 PLC与工控微机(PC)的比较

978-7-111-42161-0-Chapter01-43.jpg

而用于工业控制的工控计算机(工业PC)是以通用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工业现场自动控制设备,它的特点是具有标准化的总线结构,因此各机型间的兼容性好,与计算机间的通信容易。而PLC的接口标准目前还没有完全统一,标准化程度较差,其兼容性与通信性能与工业PC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硬件方面,工业PC与通用计算机的本质无太大的区别,它需要通过各种接口板与现场检测号、执行元件相连接;但不像PLC那样具有较多的、适应各种控制要求的功能模块可供选择。因此,其工业现场工作可靠性与通用性与PLC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软件方面,工业PC可以像通用计算机那样使用形式多样、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可以适应算法复杂、实时性强的控制场合,但对编程人员的要求较高。PLC的软件特点是通俗易懂,编程方便,便于掌握;巨由于内部采用了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程序可靠性高。

(3)PLC与集散控制系统DCS的比较集散控制系统(DCS)又称为分散控制系统,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与PLC同样都是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专门为工业过程控制而设计的过程控制装置,但DCS发展的基础和方向与PLC有所不同。

首先,在控制功能方面,DCS是在生产过程仪表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控制装置,控制功能侧重于模拟量处理、回路调节、状态显示等方面;而PLC是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控制装置,控制功能侧重于开关量处理、顺序控制、逻辑运算方面。

其次,在发展趋势上,为了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PLC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向功能化、网络化发展。通过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模块(如温度测量与调节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PID调节模块等)与网络连接手段,当代PLC已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各种现场总线(如CC-Link、PROFIBUS等)、工业以太网,构成完整的分布式PLC控制系统,应用范围不断向传统的DCS控制领域拓展。

PLC与DCS的比较见表1-4。

表1-4 PLC与DCS的比较

978-7-111-42161-0-Chapter01-44.jpg

6.PLC的分类

目前各个厂家生产的PLC,其品种、规格及功能都各不相同。其分类也没有统一标准,这里仅介绍常见的三种分类方法供参考,见表1-5~表1-7。

表1-5 按结构分类表

978-7-111-42161-0-Chapter01-45.jpg

表1-6 按I/O点数和程序容量分类表

978-7-111-42161-0-Chapter01-46.jpg

表1-7 按功能分类表

978-7-111-42161-0-Chapter01-47.jpg

注:以上分类并不十分严格,特别是目前市场上许多小型机已具有中、大型机功能,故表中所列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