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优化方案

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完成转移,下针1先上升到高于退圈位置,受连在1上的弹性扩圈片2的作用针编弧5被扩张,并被上抬高于上针。(二)菠萝组织的编织编织菠萝组织时,将旧线圈的沉降弧转移到相邻的针上是借助于专门的扩圈片或钩子来完成。随着双侧扩圈片1的上升,逐步扩大沉降弧2。当上升至一定高度后,扩圈片1上的台阶将沉降弧向上抬,使其超过针盘针3、4。接着织针3、4向外移动,穿过扩圈片的扩张部分,如图3-83所示。

移圈组织的编织工艺优化方案

(一)纱罗组织的编织

纱罗组织既可以在圆机上也可以在横机上编织。在圆机上编织纱罗组织,一般是将下针的线圈转移到上针。如图3-79所示,下针1上的针编弧5被转移到上针3上。为了完成转移,下针1先上升到高于退圈位置,受连在1上的弹性扩圈片2的作用针编弧5被扩张,并被上抬高于上针。接着上针3径向外移穿过针编弧5,最后下针1下降,弹性扩圈片2的上端在上针的作用下会张开,从而将针编弧5留在上针3上。4为上针的线圈。

图3-79 纱罗组织的编织方法

编织所用的机器一般为移圈罗纹机。针盘与针筒三角均有成圈系统和移圈系统,且每三个系统中有一个移圈系统。上针与下针之间的隔距,应在原罗纹对位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到移圈对位,如图3-80所示。这意味着上针4必须能在下针针杆1与弹性扩圈片2之间的空隙3中穿过,不能碰到两边。

上下针弯纱的对位配合可根据原料、织物结构、外观和单位面积重量等参数,调整到同步成圈或滞后成圈。由于罗纹织物主要以滞后成圈方式生产,所以下面介绍的是在滞后成圈条件下的移圈过程。

图3-81表示移圈系统上下针的运动轨迹及对位配合,其中1表示针筒转向,2、4分别为上下针运动轨迹,3、5分别是上下针的运动方向。图3-82显示了移圈过程,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始位置 如图3-82(1)所示(对应于图3-81中的位置I),此时上下针握持住旧线圈,分别处于针盘口和针筒口的位置。

图3-80 移圈时上下织针的对位

图3-81 上下织针的运动轨迹(www.xing528.com)

图3-82 移圈过程

2.下针退圈并扩圈 上针向外移动一段距离,旧线圈将上针舌打开但不完全退圈,下针也上升一些,开始退圈,如图3-82(2)所示(对应图3-81中的位置Ⅱ)。随后下针继续上升完成退圈,且将欲转移的线圈套在弹性扩圈片外面完成扩圈,此时上针略向内移处于握持状态,上针头与下针针背平齐,可阻挡下针上的旧线圈随针上升,有利于下针的退圈,如图3-82(3)所示(对应图3-81中的位置Ⅲ)。

3.上针伸入扩展的线圈中 如图3-82(4)所示(对应图3-81中的位置Ⅳ),下针上升,利用扩圈片上的台阶将扩展的线圈上抬到高于上针位置,上针向外移动伸进下针针杆与弹性扩圈片之间的空隙,使上针头穿进扩展的线圈中。

4.上针接受线圈 如图3-82(5)所示(对应图3-81中的位置Ⅴ),下针下降针舌关闭,其上的线圈不再受下针约束,将线圈留在上针针钩内。

5.上针回复起始位置 如图3-82(6)所示(对应图3-81中的位置Ⅵ),上针向针筒中心移动,带着转移过来的线圈回到起始位置,下针上升一些为在下一成圈系统退圈做准备。

(二)菠萝组织的编织

编织菠萝组织时,将旧线圈的沉降弧转移到相邻的针上是借助于专门的扩圈片或钩子来完成。扩圈片或钩子有三种:左侧扩圈片或钩子用来将沉降弧转移到左面针上,右侧扩圈片或钩子用来将沉降弧转移到右面针上,双侧扩圈片或钩子用来将沉降弧转移到相邻的两枚针上。扩圈片或钩子可以装在针盘或针筒上。

图3-83显示了双侧扩圈片装在针筒上进行移圈的方法。随着双侧扩圈片1的上升,逐步扩大沉降弧2。当上升至一定高度后,扩圈片1上的台阶将沉降弧向上抬,使其超过针盘针3、4。接着织针3、4向外移动,穿过扩圈片的扩张部分,如图3-83(1)所示。然后扩圈片下降,把沉降弧留在织针3、4的针钩上,如图3-83(2)所示。随后将进行垫纱成圈。

图3-83 双侧扩圈片装在针筒上进行移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