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罗纹机的编织工艺详解

双罗纹机的编织工艺详解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罗纹机又称棉毛机,筒径一般为356~965mm,主要用来生产双罗纹组织等,采用变换三角还可编织复合组织。图2-39双罗纹机的三角系统在成圈系统A中,下高踵针1和上高踵针2分别受到下高档成圈三角3和上高档成圈三角4的控制,编织一个1+1罗纹。因此双罗纹机的成圈系统数必须是偶数。图2-43是某种双罗纹机的上下针头运动轨迹及其对位。(三)花色双罗纹织物编织工艺实例图2-44显示了一种花色双罗纹织物的编织工艺实例。

双罗纹机的编织工艺详解

双罗纹机又称棉毛机,筒径一般为356~965mm(14~38英寸),主要用来生产双罗纹组织等,采用变换三角还可编织复合组织。

(一)成圈机件及其配置

与罗纹机一样,双罗纹机也有下针筒和上针盘。所不同的是,双罗纹机的下针筒针槽与上针盘针槽相对配置,而不像罗纹机那样上下针槽相间交错对位。图2-37显示了双罗纹机上下针槽的对位。上针盘Y的针槽(1~6)与下针筒Z的针槽(1~6)呈相对置。

由于双罗纹组织是由两个1+1罗纹复合而成,故需要用四组针(四种针)来进行编织,如图2-38所示。下针分为高踵针1和低踵针2,两种针在下针筒针槽中呈1隔1排列。上针也分高踵针3和低踵针4两种,在上针盘针槽中也呈1隔1排列。上下针的对位关系是:上高踵针3对下低踵针2,上低踵针4对下高踵针1。编织时,下高踵针1与上高踵针3在某一成圈系统编织一个1+1罗纹,下低踵针2与上低踵针4在紧接着的下一个成圈系统编织另一个1+1罗纹。

图2-37 双罗纹机上下针槽对位

图2-38 双罗纹机的织针配置

由于上下针都分高踵和低踵两种,故上下三角也相应分为高低两档(即各两条针道),分别控制高低踵针。图2-39所示为某种双罗纹机相邻两个成圈系统上下三角对位的平面图(实际机器中上下三角并不在一个平面,这里为了更清楚说明问题),其成圈三角的对位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点:下高对上高(即下三角3与上三角4对位),下低对上低(即下三角9与上三角10对位)。图中箭头表示织针的运动方向。不同的机型三角针道廓面形状可能有差异,但基本工作原理是相似的。

图2-39 双罗纹机的三角系统

在成圈系统A中,下高踵针1和上高踵针2分别受到下高档成圈三角3和上高档成圈三角4的控制,编织一个1+1罗纹。与此同时,下低踵针5和上低踵针6经过由下低档不编织三角7和上低档不编织三角8形成的针道,在下针槽中不上下运动及在上针槽中不径向运动,从而将原有的旧线圈握持在针钩中,不退圈、不垫纱和不成圈,即上下低踵针都不进行编织。

在随后的成圈系统B中,下低踵针5和上低踵针6分别受下低档成圈三角9和上低档成圈三角10的控制,编织另一个1+1罗纹。与以上相似,下高踵针1与上高踵针2经过由下高档不编织三角11和上高档不编织三角12形成的针道,将原有的旧线圈握持在针钩中,不退圈、不垫纱和不成圈,即不进行编织。

经过A、B两路一个循环,编织出了一个完整的双罗纹线圈横列。因此双罗纹机的成圈系统数必须是偶数。

(二)成圈过程及上下针的配合分析

双罗纹机高低踵针的成圈过程完全一样,且与罗纹机采用的滞后成圈方式相近。

1.退圈 双罗纹机的退圈一般有上下针同步起针与上针超前下针1~3针起针两种方式。后一种方式,上针先出针能起到类似单面圆纬机中沉降片的握持作用,在随后下针退圈过程中,可以阻止织物随下针上升涌出筒口造成织疵,保证可靠地退圈。同时,这也可适当减小织物的牵拉张力。(www.xing528.com)

2.垫纱 由于双罗纹机一般采用滞后成圈方式,所以下针先垫纱、弯纱和成圈。从图2-40可以看出,下针先下降,纱线已垫入针钩并闭口,此时纱线尚未垫入上针针钩。上针的垫纱是随着下针弯纱成圈而完成的。因此,导纱器的位置调整应以下针为主,兼顾上针。

图2-40 双罗纹机下针垫纱

3.弯纱 下针先钩住纱线,并将其搁在上针针舌进行弯纱,形成加长的线圈,如图2-41所示。然后下针回升并分纱给上针,上针向针筒中心运动进行弯纱,如图2-42所示。这种分纱式的弯纱可减小弯纱张力并提高线圈均匀性。

图2-41 双罗纹机下针弯纱

图2-42 双罗纹机上针弯纱

有些机器,下针压针三角设计成一个小平面,即平底弯纱三角。下针运动到压针三角最低位置后,不马上回升和放松已弯好的线圈,让其稳定一个短暂时间。此时正在弯纱织针所需的纱线只能从导纱器那侧获得,这有利于提高线圈的均匀性。

4.成圈 在下针回针和上针压针弯纱成圈后,上下针都形成了所需的线圈长度。最后由牵拉机构对织物进行牵拉。

图2-43 双罗纹机上下针头运动轨迹及其对位

5.上下针运动轨迹及配合 双罗纹机成圈过程中上下针的配合还可用上下针运动轨迹来表示。图2-43是某种双罗纹机的上下针头运动轨迹及其对位。织针从左向右运动。1、2分别是下针头和上针头的运动轨迹,3、4是分别是针筒筒口线和针盘盘口线。上下针分别在位置Ⅰ、Ⅱ开始退圈,因此上针先于下针退圈。上下针基本上同时在位置Ⅲ完成退圈。下针在位置Ⅳ完成弯纱,上针在位置Ⅴ成圈,所以上针滞后于下针成圈。此外,上下针在退圈阶段还有一小段近似平面(位置Ⅵ附近),这称为“起针平面”,在压针阶段也有一小段近似平面(位置Ⅶ附近),这称为“收针平面”。设置起针平面和收针平面,优点是导纱器的安装和调整比较便利,缺点是增加了成圈系统所占的宽度。当三角角度保持不变时,成圈系统宽度的增加意味着针筒一周能够安装的成圈系统数量减少,即机器的生产率降低。因此,在设计三角时要综合考虑。需要说明的是,各种型号的棉毛机的三角设计并不完全一样,因此上下针的运动轨迹及其配合也不尽相同。

(三)花色双罗纹织物编织工艺实例

图2-44显示了一种花色双罗纹织物的编织工艺实例。其中2-44(1)是编织图,上下针都是按照2根高踵针(长竖线表示)与2根低踵针(短竖线表示)相间排列,而且是上高踵针对下低踵针,上低踵针对下高踵针,这种织针排列方式又称为2+2双罗纹。一个完全组织需要8个成圈系统(8根纱线)编织,每一行编织图的右侧文字表示该系统编织所用的纱线颜色。图2-44(2)是与编织图(1)相对应的各系统上下针三角的排列和色纱的配置。由图2-44(1)、(2)可知,从第1至第4路,上下针编织两个完整的双罗纹线圈横列,在横列上呈现2个蓝色纵行与2个红色纵行相间排列的花色效果;从第5至第8路,上下针编织另两个完整的双罗纹线圈横列,在横列上呈现2个白色纵行与2个绿色纵行相间排列的花色效果。因此,经过8路的编织,织物两面都呈现出图2-44(3)所示的四色小方格完全组织(最小循环单元),每一色小方格宽度2个纵行,高度2个横列。通过改变上下织针的排列和色纱的配置,还可以编织出其他花色双罗纹织物。

图2-44 花色双罗纹织物编织实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