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龙土坝
该坝位于峨山彝族自治县,坝址烈度Ⅸ度,坝高18m。坝基为黑色泥炭质软黏土。心墙截水槽开挖深8m,底部用石灰桩及石灰盖板加固。剖面及平面如图8.2 所示。平面图上的虚线表示地震裂缝。
此坝分三期建造,填筑含水量偏低,碾压质量差。地震前,在1996 年蓄水达17m时,坝体出现渗水点。震后,坝面裂缝30 多条,纵缝最大缝长100m,缝宽10~20cm。坝顶两端横缝5 条,最长22m,缝宽5~15cm,深2m。闸门井周围与坝面脱开15cm,并有斜缝3 条。闸门止水震落。坝下游坡出现漏水点3 处。
2.台家山土坝
该坝位于通海县,坝址烈度Ⅷ度,坝高24.3m。坝右段河床冲积层不厚,该段坝基全部清除至基岩,左段为坡残积台地,覆盖较厚,心墙截水槽清挖到基岩,如图8.3 所示。筑坝土料为山坡表面风化料和坡残积土,属含少量砾重壤土,填筑干密度偏低。
震后,左坝段出现弧形裂缝群。最大缝长82m,最大缝宽2~17cm ,错台3cm,属滑坡缝。据查,该处为分期施工接合面,施工时未处理。此外,上下游坡面还有纵缝。坝右端有两条横缝,如图8.3 所示。
3.甸苴土坝
图8.2 回龙土坝震害图 (单位:m)
(a)剖面图;(b)平面图
①—黏土心墙顶宽3m;②—风化土料;③—岩片碎屑及土;④—黏土心墙;⑤—黑色泥炭质软黏土;⑥—石灰桩及石灰盖板;⑦—漏水点;⑧—溢洪道;⑨—闸门井
该坝位于通海县,坝址烈度Ⅷ度,坝高27.4m。坝基砂卵石覆盖层不厚。心墙为黏土,黏粒含量50%。心墙截水槽开挖至基岩。坝壳为砾质重壤土,含砾20%,是山坡风化料。坝体填筑质量差,震前坝顶已沉陷50cm,为坝高1.6%。
震后,发现坝顶和上下游坡各有纵缝2 条,最长60m,宽5~7cm,深4~5m。右坝端有横缝,长20m,宽4cm。坝顶闸门操纵室周围与坝面接触处裂缝宽4 ~5cm,如图8.4 所示。
4.烈度为Ⅹ度区中的几座坝(www.xing528.com)
在Ⅹ度区中,土石坝的震害情况究竟如何,是人人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种情况比较稀遇。通海地震Ⅹ度区土石坝的表现说明如果抗震设计合理,土石坝不会严重损坏。
赵觅土坝位于峨山县,坝址烈度Ⅹ度,为10m高的均质土坝,上下游坡均为1∶2.0。坝基砂卵石厚3m,截水槽达基岩。地震时坝前水深5m。震后,上游坡近坝顶有一纵缝,宽50~70cm,错台20~30cm,深1.5m。左坝端有一横缝,宽4~5cm,还有几条平行小缝。右坝端横缝长8m。坝顶沉陷30cm。上游坝坡中部隆起。
高梁地土坝位于建水县,坝址烈度Ⅹ度,为8m 高的均质土坝,上下游坝坡均为1∶3.0。坝基为粉砂土夹砂卵石,截水槽达到基岩。地震时坝前水深3.0m。震后,坝中部有一条横缝,宽15cm,深3m,长8m。坝下埋管断裂,坝顶出现陷落坑直径4m,深2.5m。沿埋管方向坝顶开裂,缝宽30cm,深4m,长18m,上下游贯穿。
图8.3 台家山土坝震害图 (单位:m)
(a)左岸台地土坝剖面图;(b)平面图
①—弧形缝群8 条;②—上游坡纵缝3 条;③—下游坡纵缝2 条;④—右坝头横缝2 条;⑤—设计坝顶,地震时坝顶高程为1819.3m;⑥—地震滑裂体;⑦—1961 年10 月完成断面;⑧—1963 年完成断面;⑨—1966 年完成断面;⑩—坡残积覆盖层;—砾质页岩
牛白甸土坝位于峨山县,坝址烈度Ⅹ度,为6.5m高的均质土坝,上游坝坡1∶1.75,下游坝坡1∶2.0。坝基为坡残积土,有断裂构造。地震时坝前水深5.5m。震后坝顶有数条宽大纵缝,坝坡局部塌陷70cm。
王瓜田土坝位于通海县,坝址烈度Ⅹ度,为6.4m 高的均质土坝,上游坝坡1∶1.0,下游坝坡1∶1.5。坝基为淤泥,下游坝脚打桩两排。地震时坝前水深1.9m。震后,坝顶上下游肩纵缝各一条,缝宽都是50cm。坝顶错台40cm,下游坝脚外移1.5m。
小海洽坝位于峨山县,坝址烈度Ⅹ度,为高2~5m 的复式断面坝,上游直立圬工挡墙,下游为半个土坝,坝坡1∶1.3,顶宽6m。坝基为泥岩和泥质粉砂岩。震后圬工挡墙倒塌一段长7m,土体随之向上游塌滑。
上述各坝经修补后都照常运用,无一溃坝。
图8.4 甸苴土坝震害图 (单位:m)
(a)剖面图;(b)平面图
①—心墙;②—砂岩;③—水库水面线;④—坝顶;⑤—坝下埋管;⑥—溢洪道;⑦—闸门操纵室;⑧—纵缝;⑨—横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