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年,Seed和Idriss 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平均动剪应力与土样试验测定的循环抗剪强度τN(抗液化剪应力)的大小进行液化可能性的判定,即为剪应力对比法,属于总应力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对代表性土样进行振动三轴或振动单剪试验,绘制如图4.21 (振动三轴试验)或图4.29 (振动单剪试验)所示的不同振动次数N 下τdf~αc~σcf关系曲线,其中αc为固结剪应力比τcf/σcf。
(2)对大坝进行静力非线性有限元计算 (采用固结排水非线性参数),得到坝体各单元在地震前的初始静应力,即竖向应力σ′z和水平剪应力τyz,绘制σ′z和τyz的分布曲线。
(3)对大坝进行动力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得到坝体各单元的动剪应力τyz,d,绘制τyz,d的分布曲线。
(4)查取如图4.21 或图4.29 所示的不同振动次数N 下的τdf~αc~σcf关系曲线。根据σ′z(相当于图中的σcf)及τyz/σ′z(相当于图中的αc=τcf/σcf)查得坝体单元的循环抗剪强度τdf,绘制τdf的分布曲线。
(5)对动剪应力τyz,d的分布曲线和循环抗剪强度τdf的分布曲线进行比较,凡是前者高于后者的区域即为液化区,反之为非液化区。
在液化发生以后各时刻的动应力计算时,应将已液化的单元的剪切模量降低到一个极小值,这样在下一时刻计算得到的液化区又将继续扩大,地震结束时得到最终的液化区域。
剪应力对比法没有涉及振动孔隙水压力ud,仅把动剪应力τd与试验测定的循环抗剪强度τN(抗液化剪应力)作比较进行液化判定,应用起来比较方便。该法的关键之处是合理确定循环抗剪强度τN(抗液化剪应力)。实际上,在作土样的振动液化试验时,往往采用试样破坏时或轴向应变(或剪应变,振动单剪试验)达到某个值时的剪应力作为循环抗剪强度τN(抗液化剪应力),并不一定是试样发生液化时的抗剪强度。另外,液化判断采用的循环抗剪强度τN没有与坝体的加速度反应联系起来。这是剪应力对比法的不足之处。
【例7-3】 采用剪应力对比法对下圣费南多(San Fernando)坝进行液化分析,大坝剖面如图7.20 所示。
(www.xing528.com)
图7.20 下圣费南多坝剖面图
对大坝进行静力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得到坝体各单元的静应力值,其中σ′z沿坝底水平面上的分布曲线如图7.21 (a)所示,τyz沿坝底水平面上的分布曲线如图7.21 (b)所示,静剪应力比τyz/σ′z沿坝底水平面上的分布曲线如图7.21 (c)所示。
图7.22 为1971 年实测的坝肩基岩处的地震过程线,用以大坝地震反应计算。计算中可仅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因为竖向地震运动对剪应力和循环抗剪强度的影响很小,可不予考虑。动力分析时应考虑剪切模量G 和阻尼比λ的非线性特性,其中计算采用的动参数如图7.23 所示。图7.24 为地震反应计算得到的典型结点A 和结点B 的动剪应力过程线,其中结点A和结点B的位置见图7.20。
图7.21 下圣费南多坝的静应力分布
图7.22 下圣费南多坝1971 年实测地震过程线
取代表性土样,模拟地震前的静应力状态和地震过程中的动应力条件,进行振动液化试验,得到不同振动次数N 下的τN~αc~σcf关系曲线,如图7.25 所示。
根据图7.21 (a)中的σ′z分布曲线和图7.21 (c)中的τyz/σ′z分布曲线,查取图7.25 中不同振动次数N 下的τN~αc~σcf关系曲线,得到循环抗剪强度τN(本例中振动次数N=2),τN分布曲线绘于图7.26,即曲线①。同时,将动力计算得到的平均动剪应力也绘于图7.26,即曲线②。凡①线低于②线的范围即判定为液化区,见图7.20 中坝底部粗体线所示部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