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使用增量方程式求解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

使用增量方程式求解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7 为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图2.17 为动力系统平衡图,图2.17 、图2.17 、图2.17 、图2.17 分别为弹性恢复力、阻尼力、惯性力、地震加速度的非线性曲线。则增量形式的运动方程为下面以Wilson—θ法为例,推导增量形式的运动方程的地震反应计算公式。当θ=1,式 ~式退化为增量形式的线性加速度法的计算公式。试用增量方程式计算体系的地震反应。由表2.5 可见,在0.81s 时,δ=3.06cm,超过了弹性极限位移3cm,表明体系已屈服,进入塑性状态。

使用增量方程式求解非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

图2.17 (a)为非线性自由度体系,图2.17 (b)为动力系统平衡图,图2.17 (c)、图2.17 (d)、图2.17 (e)、图2.17 (f)分别为弹性恢复力、阻尼力、惯性力地震加速度非线性曲线。

则增量形式的运动方程为

下面以Wilson—θ法为例,推导增量形式的运动方程的地震反应计算公式。由式(2.62)

令τ=t+Δt,代入上式,整理后得

由式(2.67)~式 (2.69),可得

将式(2.90)分别代入式(2.91)~式 (2.93),得

将t+θΔt 时刻和t 时刻的运动方程相减得到下列增量方程式

将式(2.94)~式 (2.96)代入式(2.97),整理后可得

上式可写成

式(2.100)称为等效劲度,式 (2.101)称为等效荷载增量。当θ=1,式 (2.99)~式(2.101)退化为增量形式的线性加速度法的计算公式。

主要计算步骤如下:

(1)对任一给定的时间增量,起始时刻的速度和位移是已知的,它们或是给定的初始条件或是前一增量终点处的值。

(2)利用这些已知值和结构的非线性曲线,求出时间间隔内的阻尼系数c(t)和劲度k(t),以及阻尼力fD(t)和弹性恢复力fs(t)的值。c(t)和k(t)可用曲线上时间间隔起点的切线斜率,如图2.17 所示。(www.xing528.com)

(3)根据运动方程,某时段起点的初始加速度由下式计算

(4)由式(2.100)计算等效劲度~k(t),式 (2.101)计算等效荷载增量Δ~P(t),用式(2.99)计算位移增量Δδ(t),由下式求速度增量

(5)由式(2.104)和式(2.105)计算该时段终点时的速度和位移

【例2-4】 如图2.18 (a)所示,体系的质量和阻尼系数为常量,劲度系数在弹性阶段为1.0 N/cm,在塑性阶段为零。弹性恢复力fs~δ关系示于图2.18 (b)。图2.18 (c)给出了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一部分。试用增量方程式计算体系的地震反应。

解:主要计算公式见式(2.99)~式 (2.101),取θ=1,即为线性加速度法的计算公式。取Δt=0.01s。

由式(2.100),等效劲度为

图2.18 弹塑性体系地震反应计算

(a)单质点体系;(b)fs~δ关系曲线;(c)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d)位移反应过程线(e)速度反应过程线;(f)绝对加速度反应过程线

由式(2.101),等效荷载增量为

由式(2.103)计算的速度增量为

主要计算过程列于表2.5,其中表中 (10)~ (14)栏得到的计算结果Δδ(t)和Δ(t)用于计算该时刻(4)~ (5)栏的δ(t)和(t)。由表2.5 可见,在0.81s 时,δ=3.06cm,超过了弹性极限位移3cm,表明体系已屈服,进入塑性状态。在进行下一时段计算时,取劲度系数k=0,弹性恢复力fs=3 N。当体系从0.90s 进入到0.91s 时,位移从3.21cm变为2.97cm,表明体系从弹塑性状态返回至弹性状态,其中塑性残余位移为3.21—3=0.21cm,因此在0.91s时,恢复力fs=(2.97—0.21)×1=2.76N。

本例中fs与δ是线性关系,对于非线性情况,计算过程完全类似,只需在每个时段对劲度k 进行相应的更新即可。

表2.5 弹塑性体系地震反应计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