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震源、震中及其测量方法

震源、震中及其测量方法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坝址或建筑物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以R 表示。图1.7震源距、震中距、断层距示意图浅源地震或近震;中源、深源地震或远震;平面图震源与震中位置是根据纵波 (P 波)与横波 (S 波)到达地震站台的不同时间和纵波、横波在地层内的不同传播速度计算得到的。中源地震较少,深源地震则更少。深度超过100km 的地震,不致造成灾害。图1.9求震源、震中的作图法

震源、震中及其测量方法

地震发生的地点叫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或者说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叫 “震中”,震源、震中在理论上是“点”,在实际上都代表一个“区”。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以h 表示(图1.7)。坝址或建筑物地址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以D 表示。对于远震或深源、中源地震也常用地心所张的角来表示D [图1.7 (b)]。坝址或建筑物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距”,以R 表示。坝址或建筑物到发震断层的垂直距离叫 “断层距”以D1表示[图1.7 (c)]。

图1.7 震源距、震中距、断层距示意图

(a)浅源地震或近震;(b)中源、深源地震或远震;(c)平面图

震源与震中位置是根据纵波 (P 波)与横波 (S 波)到达地震站台的不同时间和纵波、横波在地层内的不同传播速度计算得到的。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vp比横波的传播速度vs快 (图1.8),在地震仪上记录的地震波曲线上可以量得两种波到达的时差T (图1.8),则

式中 R——观测台站至震源的距离,若观测台站设在坝址处,则R 即为坝址至震源的距离 (图1.7);

v——虚波速度,根据以往历次地震的震源距、时差等资料求得,大约是8km/s。但地层不同,v 亦不同。(www.xing528.com)

图1.8 地震加速度波记录曲线

观测台站至震源的距离R 可由式(1.1)求得。如果有三个观测台站,计算得到三个震源距R1、R2、R3。以观测台为圆心,以R1、R2、R3为半径作三个圆,每两个圆的交点连成一条弦,三条弦的交点E 便是震中 (图1.9)。过震中对任何一个圆作垂直于此圆半径的弦AB,此弦的一半为震源深度h (即AE)。

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在20~70km。中源地震较少,深源地震则更少。我国吉林省东部延边地区是深源地震区。一般来说,对于同样震级的地震,当震源浅时,破坏程度大而波及范围小;相反,震源深时,破坏程度小而波及范围大。多数破坏性地震的震源浅,深度不超过50km。深度超过100km 的地震,不致造成灾害。震级小而震源很浅时,也会造成大灾害,但波及范围不大。

当坝址或建筑物离震中虽远而离发震断层近时,因受断层影响,其震害将较大。这时,坝址或建筑物的地面加速度应根据“断层距”计算,见1.9.2 节。

图1.9 求震源、震中的作图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