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针对废旧产品再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国内、外学者及专家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再制造过程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不确定性之上,所以主要研究内容也基本是再制造前期及其不确定的方向上。
在国外,Mark Ferguson等[1]针对回收的废旧毛坯件质量的不确定性,考虑到毛坯质量分级对再制造装配过程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贪婪启发式算法来计算最优解确定毛坯质量等级;Barquet等[2]针对缺少再制造知识及其知识系统可视化的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视化的再制造模型以确保再制造产品的质量;Shen W等[3]针对影响再制造装配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测量其不确定性测量的方法,并通过实例的方式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在国内,姚巨坤教授[4]针对影响再制造过程质量的因素,对废旧产品再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钟诚等[5]以再制造全过程出发研究再制造产品质量问题,从阐述加工阶段使用的技术方法出发剖析了再制造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内容,并分析了统计过程控制在加工阶段质量管理控制的应用;邵将等[6,7]针对曲轴再制造加工过程特点和质量控制难题,构建了再制造曲轴加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体系架构,并结合实际加工过程验证体系的可行性;孙志军等[8,9]针对再制造毛坯种类数目众多质量不一的问题,根据完工工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建立了产品再制造质量误差耦合模型监控再制造过程质量;刘明周等[10]针对再制造装配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动态工序质量控制系统的结构模型对再装配过程进行控制;李成川等[11]针对再制造系统工艺路线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图形评审技术的再制造工艺路线模型,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型建立的过程,且以具体的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张宇等[12]综合统计公差国家标准与给定置信水平两个因素,设计了一种用于质量目标的计量型常规控制图;梁工谦等[13]针对休哈特控制图在再制造应用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应性,提出了对于多工序、多指标的生产模式运用控制图的方法。(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关于再制造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将传统常用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应用于再制造的加工过程,且多从定性描述或评价的角度,偏重于从再制造成品质量分析的研究;并没有考虑再制造毛坯质量差异和样本质量分布不确定这些问题。同时,传统的控制图在再制造应用中,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情况。
因此,我们针对再制造废旧毛坯质量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动态、非多元正态分布的再制造过程质量EWMA(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Aver-age)控制图,利用非参数方法中的Wilcoxon秩和检验的理论知识得到与样本数据无关的秩和统计量,真正达到与分布无关;同时,结合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EWMA)的设计原理,以及通过不断更新的观测点和变化的光滑参数来确定动态控制限,从而实现再制造过程质量的自适应监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