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要危害:水土流失

主要危害:水土流失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破坏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坡耕地水土流失是世界各国土壤侵蚀的主要问题,全世界因土壤侵蚀每年从耕地流失的土壤约250亿t。在全国范围,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4.3%,在西南地区占52.53%,在黄土高原占71.3%;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0%~90%。贵州省25°以上的坡耕地占全省耕地28.6%,其流失量占全省总流失量的77.9%。2)长江流域的土壤侵蚀与旱洪灾害。

主要危害:水土流失

(1)生态破坏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人类社会的出现也就是生态平衡失调和自然侵蚀转化成人为加速侵蚀的开始,毁林毁草和不合理耕垦是世界性问题,是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坡耕地水土流失是世界各国土壤侵蚀的主要问题,全世界因土壤侵蚀每年从耕地流失的土壤约250亿t。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悠久的耕垦史,人为加速侵蚀发展早,已在现代土壤侵蚀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人口急剧增长和无序开垦是导致坡耕地扩展和人为加速侵蚀发展的主要原因。自1949~1982年全国人口由54167.0万人增至100401.1万人,30余年间人口增长了近1倍,至20世纪末已超过12亿人。每增加1人需新开垦耕地0.06~0.3hm2,在人少地多的丘陵山区,每增加1人毁林毁草开垦可能达1hm2 以上。在全国范围,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4.3%,在西南地区占52.53%,在黄土高原占71.3%;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0%~90%。

江西省的坡耕地由20世纪50年代的9.88万hm2 增至80年代末的33.81万hm2,增加了2.4倍,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由0.67万hm2 增至7.14万hm2,增长了10倍。贵州省25°以上的坡耕地占全省耕地28.6%,其流失量占全省总流失量的77.9%。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6%,每年流失表土1.5亿t。

据四川省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5年的紫色土坡耕地径流小区观测资料,大于25°坡耕地的侵蚀量为15900 t/km2,比5°坡耕地的侵蚀量3705t/km2 增加了3倍多。

黄土高原大于15°的坡耕地普遍发育了浅沟侵蚀,其侵蚀量为没有发生浅沟的坡耕地侵蚀量的2~3倍,且坡耕地由梁峁坡面发展到谷坡25°~35°的陡坡耕地,促进了沟岸扩展和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成为沟谷地产沙的重要来源。

全国大部分地区坡耕地的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50%~60%。坡耕地侵蚀的治理,尤其是首先退耕大于25°的坡耕地还林还草,应作为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坡耕地扩展是以破坏林草植被为代价的。四川省的森林覆盖率在20世纪50年代初为20%,到80年代后期已降为12.5%。历史时期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较丰茂,如果按现代自然植被的分布规律,即没有人类活动干扰而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均不应发生当今如此强烈的侵蚀。当今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仅7%左右,占土地总面积约30%的草地有60%已退化,土地沙漠化发展严重。

地处亚热带的南方丘陵山区,原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因人为滥垦、滥伐、滥牧,不仅森林消失,而且土层全部流失,境内出现了与生物气候带相逆的石漠化景观。例如,地处亚热带的贵州省石灰岩地区,耕地土层多不足20cm,因坡耕地水土流失而导致石漠化的光板地,以每年11.5万hm2 的速率递增。坡耕地土壤侵蚀发展与生态系统破坏呈恶性循环,同时加剧了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情。

(2)土壤侵蚀增加入河泥沙、加剧旱洪灾情的严重性。从历史记载至现代观测资料证明,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发生的多次暴雨洪水灾害,虽起源于超常的降雨,但因土壤侵蚀输入江河湖库的大量泥沙是加剧灾情的重要根源。(www.xing528.com)

1)黄河流域的土壤侵蚀与旱洪灾害。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6亿t,为世界所罕见。河流年均含沙量为36kg/m3,为世界河流年均含沙量0.35kg/m3 的100倍。黄河的年输沙量约4亿t沉积在下游河床,黄河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4~10m,成为世界著名的悬河。黄河泥沙是黄河水患的症结所在,黄河泥沙则源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因此,我国土壤侵蚀的防治与治河紧密相关。

历史上的黄河即为多沙多灾的河流,但随着人为活动对林草破坏的加剧,水土流失增强,旱、洪灾害也呈发展趋势。在7~20世纪中,后7个世纪旱、洪灾害发生的频率为前7个世纪的3倍;黄河下游决、徙频率7世纪前每百年不足10次,到14世纪达67次,到19世纪增至172次。近半个世纪以来,因黄河大堤的加高加固,黄河下游的决、徙灾害虽已得到控制,但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并未得到有效控制,黄河下游的河床仍在年年增高,黄河流域的旱、洪灾害仍潜伏很大的危险。

河道淤积使下游同流量水位愈来愈高,洪水下泄速度明显减缓。1996年8月,黄河花园口水文站出现7860m3/s中常洪峰流量,相应水位却达94.73m,超历史最高水位,比1958年2.23万m3/s的洪峰水位还高出0.91m(黄自强,1998)。

2)长江流域的土壤侵蚀与旱洪灾害。长江流域的侵蚀强度及河流输沙量虽然低于黄河,但频发的暴雨洪水及其酿成的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构成很大的威胁。据1985年统计,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1.2%,土壤侵蚀总量24亿t,其中长江上游侵蚀量为15.86亿t,占流域总量的67%。长江流域的泥沙输移比0.2~0.3,年均入海沙量4.86亿t,主要来自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地区,宜昌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5.3亿t(唐克丽,1999)。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除降雨因素外,因流域内长期土壤侵蚀而输入湖泊、水库的大量泥沙,加剧了灾情的发展。1998年长江洪峰流量低于1954年及历史最高记录,但供水水位却高于以上记录,从而造成了更大的险情。长江的九江站最高水位达23.03m,比1954年高0.95m,超历史最高水位0.83m;信江梅港站1998年的洪峰流量12900m3/s,比1954年小700m3/s,水位却高出1.08m,造成了触目惊心的险情。这种超高水位起因于土壤侵蚀所造成的河床、湖泊泥沙的淤积。例如,20世纪50 年代以来,洞庭湖年淤积泥沙1.45 亿t,湖泊面积由4350km2 缩小到目前的2400km2,蓄水调洪能力降低了40%。这比泥沙主年要来自于上游的毁林和陡坡开垦而激发的水土流失及滑坡、泥石流灾害(史立人,1998)。

近年来,黄河断流、长江洪水及松辽、海河、淮河等流域频繁的旱、洪灾害,使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防灾减灾保证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根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