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水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1977年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水资源大会以来,水资源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在国际会议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组织推动下,世界各国的水资源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水资源评价活动,对水资源的定义、评价方法、时空分布规律、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后,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水资源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水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自从1977年在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水资源大会以来,水资源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在国际会议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组织推动下,世界各国的水资源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水资源评价活动,对水资源的定义、评价方法、时空分布规律、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等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在20 世纪70 年代末和80 年代上半期,用水竞争性进一步突出,用水竞争又导致了投资竞争,水资源在地区间、部门间和各用水目标间的合理分配问题已成为缺水地区在发展进程中诸矛盾的焦点,因而各国又开始致力于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规划研究。由于系统分析方法及计算机技术在这一时期的同步发展,在水资源规划中采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与系统分析方法,形成了水资源系统分析技术,作为水资源规划的辅助分析工具。自80年代以来,水质与环境恶化趋势加剧,已威胁到人体健康,水环境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各国制定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标准,建立了河流、湖泊与水库的各类水质模型,并试图将水质研究与水量研究联系起来,以实现水资源水量与水质的统一描述和耦合调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后,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水资源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发达国家在水资源综合评价、综合规划、水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发展模式上高度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关系、管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的作用、水资源管理中需水管理、供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价管理的相互关系,以及水资源管理中的经济机制、法律机制和行政机制的作用。对上述关系的再认识和大讨论,导致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提出与初步形成,标志着水资源学科开始步入其初步成熟阶段。

我国的水资源研究起步略晚于国际同类研究,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其发展历程和国际大体相同。自1980年以来,华北持续出现干旱缺水危机,推动了我国水资源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全国水资源评价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国水资源的家底;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提出了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四水”转化规律,揭示了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水资源形成与演化的机理及其在空间和时程上的变化规律;在应用上则是根据“四水”转化规律提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补偿调节的概念、方法与模型,对缓解缺水地区的工农业用水矛盾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接着,提出了基于宏观经济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揭示了近期与远期之间、有关地区之间、区域发展的诸目标之间、水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水量与水质之间的基本规律,为需水管理、供水管理、水质管理和水价管理中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进而,针对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的特点,注意到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从经济与水的关系研究拓展为经济、生态环境与水的相互关系。在应用基础方面则致力于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条件下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法、干旱内陆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等问题研究,开展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又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和《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有力推动了我国水资源科技的深入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